姓安的古代名人(11)


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终于使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 。
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 。
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 。
齐人闻其贤,使为相 。
范蠡辞去相职,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积资巨万,称“陶朱公” 。
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
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
现在肥城市有范蠡墓可考证 。
左丘明 (公元前556~公元前451) 姓丘名明 。
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 。
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 。
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 。
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左丘明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 。
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
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
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 。
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 。
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 。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 。
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
冉 子 (公元前544~?) 名耕,字伯牛,肥城市人 。
冉子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 。
肥城市内王瓜店镇冉家庄有冉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人墓 。
有 子 (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 。
有子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 。
孔子死后,因他气质形貌似孔子,曾一度为孔子弟子所特别尊重 。
范 蠡 (生卒不详) 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春秋末政治家 。
越国大夫,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被封为上将军 。
他认为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携西施浮湖至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治产至数千万 。
齐王闻其贤,想以其为相 。
范蠡将财产散尽,来到肥城陶山之阳,自号陶朱公 。
经商11年,又积资巨万,后卒于肥城 。
张志纯 (1220~1316) 布山,号天倪子,安驾庄镇张家安村人 。
元代著名道人,有张炼师之称 。
张志纯6岁能诵五经,12 岁学道,精通道务 。
张志纯喜爱诗词,为当时著名诗人 。
其中《泰山喜雨》写道:“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高卧今何在,东山似此山” 。
于1316年4月25日升霞(逝世),时年96岁 。
李邦珍 (1515~1594) 号同川,祖籍福建省,明洪武年间其祖迁居肥城县 。
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任职行人司,为政清廉 。
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功绩昭著 。
嘉靖县四十一年,封为文林郎,和戚继光一起率兵征讨倭寇,百战百胜,巩固了边防,百姓安居乐业 。
他曾参与肥城县第一部县志的编纂 。
1594年谢逝,享年79岁 。
为悼念其功绩,追封为正二品正奉大夫 。
尹 庭 (1513~?) 字子绍,老城镇尹庄人 。
嘉靖进士 。
任河南省郏县知县 。
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
后升任湖光道监察御史 。
尹庭生前倡导资助修建了许多公共设施,曾与李邦珍共同捐资,在肥城城内十字路口兴建一座“四牌楼”,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撰《重修贺家寺、福建寺碑文》 。
1556年(嘉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