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结尾的诗

有《观沧海》和《龟虽寿》 。
一、《观沧海》
1、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2、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
二、《龟虽寿》
1、原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2、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
曹操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结尾的诗

扩展资料:
一、《观沧海》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
二、《龟虽寿》创作背景: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 。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
三、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观沧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龟虽寿》

用“泽”字结尾的诗词
一、整首以“泽”结尾的:宋·周绪:《水帘泉》群峰峨峨冲北极,一水如帘泻层碧 。
岳神自古不许卷,留在眼前蒙怪石 。
彩霞倒影朝为缘,缺月遥挂当幽夕 。
蜚惟只助小山景,却入民田作膏泽 。
二、某句以“泽”结尾的:宋·周必大:《次韵沈世德抚干川咏轩》江山倏清丽,云月助色泽 。
宋·郑清之:《双井》问泉何事逞奇观,故向庭前作真泽 。
宋·甄龙友:《薛氏镜山》奇峰列云影,平桥涨春泽 。
宋·张嵲:《送别》岁晚多烈风,鸿雁号广泽 。
宋·张耒《四月望日自孝悌坊迁冠盖孙氏第》青芜满古城,白日照大泽 。
宋·张九成:《即事》梅天喜蒸润,江国饱雨泽 。
曹操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结尾的诗

关于结束的古诗词
1.《减字木兰花·碎红如绣》——年代: 宋 作者: 舒亶 碎红如绣 。
摇曳东风垂彩绶 。
拟倩柔条 。
约住佳人细柳腰 。
蜀江春绿 。
争似枝头能结束 。
纤手攀时 。

【曹操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结尾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