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合欢树》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七 )


史铁生合欢树读后感
1.《合欢树》是史铁生早年的作品,距今已有二十多年 。史铁生的作品一向以清淡悠远见长,而《合欢树》同样秉承了这种平淡之中见真情的特点 。
文章可以母亲生前和死后分为两个段落 。在回忆母亲生前场景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写母-子的生活细节:10岁那年“我”作文得了第一,母亲居然不服,盎然童趣跃然纸上;20岁那年“我”双腿残疾,母亲因此劳累奔波,但终究无济于事,绝望与希望的交替出现将这一切渲染得更加哀凉;30岁了,“我”在写作上小有成就,可是母亲已经乘鹤西去,这里作者将“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描绘得不动声色 。母爱的博大与厚重在前部分篇幅里处处可见 。
“合欢树”由母亲的逝世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 。合欢树是母亲生前种下的树,在母-子全心全意与病魔抗争时,合欢树是无暇被关注的;只有当母亲的离去使这个世界突兀地呈现出作者难以承受的空白,合欢树被恰到好处地引入作者悲伤而寻觅的视线 。无疑,在作者眼里,合欢树是上天对他思念母亲的安慰,是母爱的一种象征 。也因为这样,作者不断地流露出“欲罢不能”的情绪 。他既渴望重温昔日与母亲相亲相爱的一幕,也清醒地认识到母亲毕竟早已离去 。这样的矛盾,也使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被渲染到极致 。文末的升华无疑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作者将自己对人生
希望寄寓在新生的孩子上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在这个孩子的设计上,我们明显地感到作者流露的物是人非的苍凉,但所幸作者只是一笔带过,所以这里表现出的消极和颓废反而能为全文增添一种沧桑感;倘若作者此处笔墨过多,我想一定颠覆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从史铁生的一生看我更希望给“合欢树”赋予积极的意义 。它不仅是死后母亲的象征,而且是作者趋于成熟的人生感悟的见证 。《合欢树》上一篇赞扬母爱的文章,尽管全文开篇就确定下了忧伤与怀念的基调,但是其对独特人生的独特感悟,依旧耐人寻味……
2.这是一个讲母爱的故事:史铁生双腿残疾,头上开始有了白发,母亲总找来稀奇古怪的偏方给他吃,但始终不见疗效 。为了让儿子开心一些,母亲挖来一株“含羞草”,种在花盆里,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棵合欢树,是个好兆头,母亲很高兴 。多年以后,合欢树长到很高了 。可悲,他的母亲早已不再人世了 。
多么感人,多么善良的母亲 。每次找来偏方,洗、敷、熏、灸,忙得不可开交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但是上帝是多么的不公平,最后一次,儿子的胯上被熏成烫伤,母亲 几乎疯了 。为了儿子,她能吃的苦都吃了 。正是由于母亲的照顾,史铁生没有因此颓废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成了有名的作家 。读到这里,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为之落泪呢? 我的母亲也是这样,为我辛苦,日夜操劳 。母亲还健在,但岁月的痕迹,无情地在她的前额刻上了皱纹 。有一天,天阴沉沉的 。放学了,我抄写好家庭作业,磨磨蹭蹭地整理书包 。等我慢吞吞地走出教学楼,才知道天气是那么寒冷 。母亲在寒风中等我,探着身子张望着,我很不好意思 。母亲怕我冷,就让我穿上她带来的外套,还不停地问:“冷吗?没冻着吧?”没有怨言,眼神里只有温柔 。一路上,我和母亲说说笑笑,再也感觉不到任何寒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