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绝句古诗( 二 )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
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 。
七言的与此相似 。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 。
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
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 。
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 。
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 。
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
古人咏槐花绝句
李频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 。
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
窦巩 【奉使蓟门】 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 。
今日一茎新白发,懒骑官马到幽州 。
杨凝 【送客入蜀】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
张籍 【送萧远弟】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 。
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
白居易 【暮立】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 。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
白居易 【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
鲍溶 【汉宫词二首】 月映东窗似玉轮,未央前殿绝声尘 。
宫槐花落西风起,鹦鹉惊寒夜唤人 。
姚合 【闻新蝉寄李馀】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 。
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
朱庆馀 【都门晚望】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 。
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
许浑 【夏日寄江上亲友】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 。
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
赵嘏 【宣州送判官】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 。
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
李频 【述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 。
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
韦庄 【惊秋】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 。
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
黄滔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 。
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
李中 【夕阳】 影未沈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 。
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
子兰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情,荒阶行尽又重行 。
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
子兰 【长安早秋】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
齐己 【答长沙丁秀才书】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 。
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
刘威 【旅中早秋】 金威生止水,爽气遍遥空 。
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 。
夜来万里月,觉后一声鸿 。
莫问前程事,飒然沙上蓬 。
白居易 【秋日】 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 。
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 。
下有独立人,年来四十一 。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