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于右任的诗要两首( 二 )


”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为的阻挠,使亲人分聚、骨肉离散,死后尚不能魂归故里,不得安宁,读来怎能不令人怆然而泪下?诗人借助这两句诗,表达出许许多多和诗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的心:他们魂牵梦萦、心中无法忘却的正是祖国的统一!先生生前见不到祖国的统一,死后还要葬于高岗,向大陆遥望,真是死不瞑目啊!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于右任临终之谜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 。
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 。
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 。
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 。
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 。
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 。
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 。
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 。
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 。
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 。
玉山...
谁知道于右任的诗要两首

于右任的故事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复旦大学校友 。
采访人员,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
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 。
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
他的外孙刘遵义教授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遂进入震旦公学 。
震旦学院肄业 。
早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 。
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 。
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 。
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 。
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 。
于右任寓台湾15年,台湾书法风气首次出现碑学压倒馆阁帖的趋势 。
1964年病逝于台北 。
于右任墓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 。
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
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 。
有“近代书圣”之誉 。
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
于右任临终诗《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
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 。
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 。
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
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 。
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 。
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