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诗句写出九宫格里的字可以组成的诗句( 八 )


”最后一席话是“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在休似此处栖迟 。
”这些叮嘱超出了一般的缠绵之情 。
这说明在莺莺的内心隐隐有一种忧虑 。
因为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爱情的巨大考验:如果落第,老夫人不会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如果得中,张生又极可能成为高门望族的择婿对象;如果张生不是忠厚至诚的君子,那么,莺莺弃妇的命运就是不可避免的 。
应该说这种怕被抛弃的心理是当时女子很普遍的心理,只不过两情相悦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暂时忘记,一旦别离在即,它就会凸现出来让人不安,莺莺是一个多情的女人,自然也不能例外 。
所以最后分别时,莺莺的内心又凭添了忧虑 。
送别张生,莺莺懒上车儿,此时的心境又怎样?“便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说凡是人间可经历的离愁别恨现在都填满了莺莺的胸膛 。
看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怎一个“恨”字了得?怎一个“怨”字了得?实在是言语无法传达了 。
好,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长亭送别》一折,莺莺的感情经历了那些变化?(表面上)恨——怨——忧(实质上)依恋总之,在莺莺心中,“情”字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
这种“情”字当头在当时具有闪光的思想 。
由于《长亭送别》中,王实甫塑造了具有叛逆意识的崔莺莺的形象,这就使王实甫的《西厢记》比以往的“崔、张”故事都具有新意 。
下面我们先简要地了解一下关于《西厢记》故事的演变情况 。
“崔、张”的爱情故事最早见于唐朝元稹的《莺莺传》 。
写莺莺虽然主动偷食禁果,却无力逃脱弃妇的悲惨命运 。
传奇的结局写张生自诩“善补过者”,实际上是为自己“始乱终弃”找借口 。
在小说中,莺莺没有什么反抗 。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联系在一起 。
这样就把年轻人越轨行为写得合乎礼数 。
爱情就有了杂质 。
只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写莺莺只知一个“情” 。
特别是《长亭送别》这一折,莺莺对“情”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
所以说《西厢记》在主题思想上是远远高于从前的两部作品 。
《西厢记》的主题是“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
”这就是说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只要男女间彼此“有情”,就应该让他们同偕白首;而一切阻挠有情人成为眷属的行为、制度,则应受到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