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排律规则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如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 。
如果掌握了一般的律诗的规则,写排律只需要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 。增加的每联需要对仗(也有隔句对,称为扇对) 。并且,各句的平仄都要遵守粘对的格式 。
古诗押韵规则什么叫“押韵”?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 。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 。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
韵的和谐程度是构成的条件的差异而不同造成的 。如果主要元音与韵尾(指有韵尾的字)完全相同,就是最和谐、最严格的韵;如果主要元音不同,只是接近,那就是较宽的韵(如:“门”men、“心”xin,);如果不同程度更大,连韵尾也不同,那就是“通韵”,也就是更宽的韵(一般用在散文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 。
古诗词排律规则是什么?古诗词排律规则:
(1)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 。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 。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 。
(2)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 。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 。
(3)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
排律的相关知识:
(1)排律,又称长律,是一种扩大了的律诗 。排,是排比的意思,排律即是按着律诗的格律则可以一联一联地排比下去 。一般是指十行以上合乎律诗规则的近体诗 。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每一联都要求对仗,句法韵律要求与律诗一样严格 。押韵也要求用平声韵,每联都押,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
(2)排律有五言长律与七言长律两种,从格律上看,五言长律是五律的延长,七言长律是七律的延长 。排律篇幅以五联十句为基点,长则无限制 。可以写到一百多韵,二百多句 。例如杜甫的《投赠哥舒开封翰二十韵》,白居易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等 。
(3)排律由于格律要求太严,过于束缚思想,因而不容易写好,历来认为杜甫的五言排律写得最好,其它名家名作不多,而七言排律比五言排律更难作 。
古诗词里的格、律、韵各指什么意思?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
格式:字数,对仗等 。
律:音韵、平仄等 。
韵:押韵 。
古诗词韵律,是指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 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 。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 。一般用于偶句句尾 。也称韵脚 。
古诗词特点近体、古体】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 。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 。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 。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 。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 。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 。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 。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 。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 。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一画:一二画:七八十三画:兀孑勺习夕四画:仆曰什及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九画:觉(觉悟)急罚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
- 经典小小说:《潜规则》
- 人民日报:成年人相处的6条潜规则,越早知道越好
- 规则与规矩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运动会裁判员加油稿怎么写?
- 遵守规则作文写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