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游桂林山岩这首古诗的前一句怎么读( 三 )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

【遍游桂林山岩这首古诗的前一句怎么读】

这个不是对联,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一首七言绝句《遍游桂林山岩》 。《遍游桂林山岩》 作者是金武祥 ,是一首清朝时期的诗词 。诗词正文: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扩展资料近代江阴出了一位知名的著述家、刻书家、诗人金武祥 。他校刊的地方文献《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共60多种 。所著有《粟香随笔》一笔至五笔共40卷,留存的诗歌有1000多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金武祥的笔下 。金武祥生于1841年,卒于1924年,享年84岁 。他一生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和民国,饱受战乱之苦 。科场上他屡战屡败,未能中举,但他致力于著述和刻书,给后人留下了如数众多的著作,是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写有《遍游桂林山岩》,里面有“未暇骖马信不诬,玉簪罗带路萦纡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这一名句 。参考资料金武祥_百度百科
金玉良缘的汉语词解 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 。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我们先来看宝钗“冷香丸”的配方 。从纯医学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一个极其古怪的方子 。它需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 。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 。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第7回)正如脂砚斋所说:“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甲戌本第7回双行夹批)如果读者纯粹地套用什么病理、医理来解释书中的这个药方,恐怕永远也得不出一个确切的结果 。我们还是得从文学的隐喻义上,去探究作者那些埋藏于表面文字之下的深意 。而作者此处究竟埋藏了哪些具体的深意呢?在这一点上,也是脂砚斋的批语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 。且看戚序本上的另一条脂批: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 。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所谓“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这明显是在强调一年四季 。而春、夏、秋、冬合起来,便是“炎凉”二字 。蜂蜜、白糖,是为一个“甘”字 。黄柏煎汤,是为一个“苦”字 。合起来,则又是“甘苦”二字 。很显然,宝钗“冷香丸”配方的各个药名以及服用方式,实际上,也正象征了一个人苦炼修道所必经的过程 。首先,他(她)需要超越世俗观念(佛教谓之“俗谛”)的高贵、纯洁的精神(佛教谓之“真谛”) 。——故需四季白花之蕊:白,纯也,蕊,花之精髓也 。其次,他(她)还要历尽世态之炎凉,遍尝人生之甘苦,以磨练自身的意志 。同时,还要接受雨、露、霜、雪(即人生的顺境与逆境)的考验 。最后,还要“可巧”二字(宝钗说,冷香丸配方中所需的各味药,“东西用料一概都有限,易得的,只难得‘可巧’二字”,“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即要有一定的机缘,才能获得最终的彻悟 。而脂批所谓“虽离别亦能自安”,则无疑是揭示了宝钗在获得了彻悟之后的精神状态 。考察宝钗的一生,她也正“历着炎凉,知著甘苦” 。作为少女时,她身处大富大贵之场,却始终坚守抱朴守真的理想,丝毫不为所动 。后来,嫁给宝玉,成为寒士之妇,亦贫贱不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最后,她凭借自己在禅宗、老庄等“出世”哲学的“博知”,主动地启发并引导了宝玉“悟道” 。哪怕是面对“夫妻今生永分离”这样的结局,她也能够“自安” 。为成全宝玉的“出世”理想,她甘愿牺牲自己在尘世的幸福,表现出一种“舍己度人”的大乘佛教式的崇高品格 。而这正与禅宗所强调的摒弃一切俗欲的羁绊,以获得彻底解脱的最高原则,即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精神相合、相通,所以,脂砚斋说这样的“冷香丸”,又恰恰代表了一种“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超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