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写宗祠的诗句( 四 )


清明节为什么插杨柳? 清明节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 。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 。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 。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 。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 。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 。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 。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 。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 。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 。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 。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 。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 。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 。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
中国新年的习俗有哪些,请写简洁些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 1、腊月二十三祭灶 2、腊月二十四扫尘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做豆腐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 5、腊月二十七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6、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 7、腊月二十九祭祖 8、腊月三十贴春联、守岁、年夜饭9、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还有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春节习俗 。扩展资料: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风俗习惯 。然而,近年来,人们似乎感到“年”的传统文化渐渐被淡化,逐步被购物、旅游、玩乐等新习俗替代 。如今的年味已然变迁,人们沉迷“红包热”;如今的年轻人热衷于“抢红包”,而耽误了与长辈们交流时间,冲淡了过节团聚的本意 。现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