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国古建筑的诗词和句子有哪些?( 五 )


怎么写岳麓山咯·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 , 东临湘江 , 面积约8平方公里 , 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 , 秀如琢珠” 。唐宋以来 , 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 , 山幽涧深闻名 。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 。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 。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 , 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 , 银装素裹 , 四季风景宜人 。岳麓书院在山之东麓 , 始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 , 朱熹、张 主讲期间是全盛时期 , 有学生千人 , 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府 , 后又变成高等师范学校 。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 。书院现存古建筑尚有御书楼、文昌楼、半学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经堂、自卑亭等 , 让人缅怀书院辉煌历史 。岳麓山 , 峰峦叠翠 , 古木参天 , 林壑清幽 , 景色秀美 。是钟灵毓秀 , 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 。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 孕育了博大精深 , 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 ,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 。岳麓山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 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 , 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 , 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 。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 , 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 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 , 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 , 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 。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 , 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规划开放的景区有: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及土城头景点等 , 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 , 北望洞庭 , 西临茫茫原野 , 东瞰滔滔湘流 , 玉屏、天马、凤凰、橘洲横秀于前 , 桃花、绿蛾竟翠与后 , 金盆、金牛、云母、圭峰拱持左右 , 静如龙蛇逶迤 , 动如骏马奋蹄 , 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 , 测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 。可谓天工造物 , 人间奇景 , 长沙之大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以山清水秀著称于世 , 它主要有清风峡景区、云麓峰景区、万景园风景带、赫石坡景区、儒家胜地、佛寺探幽、云麓道宫、橘子州头等景区 。清风峡景区:岳麓书院至麓山寺的谷地 , 名叫清风峡 。《岳麓书院志》记载:“当溽暑时 , 清风徐至 , 人多休息 , 故名以次得 。”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将这里看成是避暑的天然胜地 。清风峡自然景色秀美 , 峡内林木茂密 , 古树参天 , 溪涧盘绕 , 流泉星罗棋步 。风物景色随着气候和季节的转换 , 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 。峡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人所瞩目 , 内有历史悠久的佛寺名塔—舍利塔 , 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 , 有著名的二南诗刻 , 以及刘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历史 岳麓山位于长沙西郊 , 湘江西岸 , 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 , 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 , 回雁为首 , 岳麓为足” , 岳麓山由此得名 。岳麓山周围有天马、凤凰、绿蛾、金牛等峰岭拱护 , 连峦叠峰数十公里 , 山中石骨巷秀 , 树木葱郁 , 如一翡翠玉屏 , 横丛在湘江两岸 , 人们称它“碧嶂屏开 , 秀如琢玉” , 有“岳麓之胜 , 甲于楚湘”的美誉 。所以 , 自古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要到这里游赏 , 从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与文化故事 。到宋代 , 随着潭州讲学之风的盛行 , 岳麓山更是胜友如云 , 张、朱熹等人经常留连山间 , 感慨“年华供转徙 , 眼界得清新” , 使岳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浓厚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 , 是宋代摹刻至此的 。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 , 字分9行 , 共77字 。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 , 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 , 大禹为民治水 , 到处奔波 , 疏导洪流 , 竟“七年闻乐不听 , 三过家门不入” , 最终制服了洪水 , 受到百姓的尊重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 , 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 , 梦苍水使者 , 投金简玉玉字之书 , 得治水之要 , 刻石山之高处 。”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 , 虽未亲见 , 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 , 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 。1212年(宋嘉定五年) , 何致游南岳 , 在岣嵝峰摹得碑文 , 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 。宋以后 , 碑被士所掩 。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 , 传拓各地 , 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 , 翼辅佐卿 。洲诸与登 , 鸟兽之门 。参身洪流 , 而明发尔兴 。久旅忘家 , 宿岳麓庭 。智营形折 , 心罔弗辰 。往求平定 , 华岳泰衡 。宗疏事裒 , 劳余神 。郁塞昏徙 。南渎愆亨 。衣制食备 , 万国其宁 , 窜舞永奔 。”据学者研究 , 这篇碑文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 , 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 , 很难辨认 , 杨慎释文也只是一说 , 难作定论 。加上我国历代碑石中尚无夏禹时代的实物例证 , 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后人假托而成 。但韩愈所闻 , 何致翻刻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