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 词经典名句( 三 )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词 。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 。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 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上阕写景 。首句顿入 , 起调突兀 , 俊骨雄风 , 已自夺人 。千峰连亘如屏障 , 一座孤城 , 日未落而城门紧闭 。也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 。下阕抒情 。表达将士功业未立 , 无计归家的责任感 , 披露爱国衷肠 。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 。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
中国诗词名篇赏析古代诗词名句最爱以下诗句:
1、“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赏析: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 , 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 。“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 , 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 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 , 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 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 , 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 , 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 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2、“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赏析:你问我回家的日期 , 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 在这秋夜的巴山 , 大雨骤至 , 池中涨满了水 。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 , 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 , “期”字两次出现 , 友人问询归期 , 促其早归 , 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 , 没有准确日期 , 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这一问一答 , 一扬一抑 , 思念友人 , 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 。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 , 这雨几夜没停 , 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何当”一词表愿望 , “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 , 而去设想未来 , 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未来的乐
 , 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 , 增添重聚时的乐 。诗句明白如话 , 却又曲折、深婉 , 含蓄隽永 , 余味无穷 。
4、“扬子江头杨柳春 , 杨花愁杀渡江人”
赏析: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 那乱飞的柳絮 , 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 , 次写彼此分别 , 愁上心头的况味 。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 , 时间是春天 , 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 。在这大好的春天 , 朋友之间却要分手 , 心中的离情别绪 , 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 , 那蒙蒙渺渺的杨花 , 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 , 不堪羁旅的愁思 。在写景中 , 深寓着别情离绪 , 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 。“愁杀”二字 , 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
5、“数声风笛离亭晚 , 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晚风阵阵 , 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 , 我们就要离别了 , 你要去潇湘大地 , 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此联即景生情 , 扬子江头 , 已是愁绪万千 , 离亭宴上 , 更是难舍难分 , 欲言又止 。“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 ,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 , 实在是信手拈来 , 妙手天成 。
以上供参考 。
好句赏析 10句,一定要有赏析啊@!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 , 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 , 太超脱了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 , 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 , 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 , 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 。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 中国的诗词也同样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 《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 。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 , 甚至于不屑一顾 。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 , 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 , 作过万余首御制诗词 , 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 , 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 , 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 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 , 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 , 本无意标新立异 , 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释放也罢 , 发泄也罢 , 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 有何不可?(雪松) 好诗多磨 天下大众 , 和而不同 。童年读之 , 童心不平 。壮年读之 , 壮志豪情 。老年读之 , 老泪纵横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 。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 , 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过去 , 她是一座桥梁 , 一条纽带 , 一种载体;现在 , 她是一种主流 , 一种方向 , 一面旗帜;将来 , 她会变成一段回忆 , 一段历史 , 一个标志 。这是不以某个人、或者说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王怀军) 诗心永驻 至柔动刚 , 至静德方 。得主有常 , 万物化光 。在你的神韵中 , 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 , 我们拥有了完美 。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论《诗词三百首》) 诗野开阔 独立不惧 , 遁世无闷 。水流行险 , 不失其信 。《诗词三百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 。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翩翩不富 , 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 , 中心愿也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 , 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 , 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 , 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 。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 。(马先华) 诗出有名 天上情怀 , 人间至爱 。敬以直内 , 义以方外 。《诗词三百首》既是一部鸿篇巨著的高度概括 , 又是一部盛世经典的精确简化 。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 , 都曾经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她毫无质疑地告诉人们:“恶奴群起吠尧舜 , 万民齐声叹良才”的时代己经一去不返! (巍昆仑) 诗路遥遥 无平不陂 , 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 勿失其孚 。《满江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剪梅》多少年来争相传阅;《渔、樵、耕、读》翻山越岭 , 不胫而走;《诗、情、画、意》漂洋过海 , 不翼而飞;书屋因《大雁歌》而生辉 , 闺房因《荷花图》而升华……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诗词三百首》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历史的公正评价 。(沈丹诚) 诗梦沉沉 尊位大中 , 而上下应 。刚健文明 , 时以元亨 。我们需要空气!我们需要阳光!我们更需要《诗词三百首》!每一次读到她 , 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过去 , 我们为之陶醉不醒;现在 , 我们为之流连忘返;将来 , 我们也会为之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诗香浓浓 行而未成 , 君子弗用 。进退存亡 , 不失其正 。打开《诗词三百首》 , 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 这股气息来自高山、来自大海;来自天涯、来自海角;载满芬芳、载满激情;上下澎湃 , 纵横驰骋;沁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金来基) 诗海泛舟 知至至之 , 可与言几 。知终终之 , 可与存义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 , 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 《诗词三百首》记录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 描绘的是一种世所罕见的人生感悟 。许多历史画面因为有了这些题诗 , 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 进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 个别画面甚至价值连城 , 这些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铁林) 诗气正旺 飞龙在天 , 位乎天德 。乾元用九 , 乃见天则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诗词三百首》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 , 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 ,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乎! (王金忠) 惜诗如金 时止则止 , 时行则行 。不失其时 , 其道光明 。旧的两千年过去了 , 《诗词三百首》为我们留住了旧世纪的最后一道美丽的晚霞;新的两千年开始了 , 《诗词三百首》又为我们带来了新世纪的最初一缕迷人的晨曦 。(史慈) 诗性天成 益地而巽 , 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 , 其益无方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个性》 , 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三百首》理解 。作者透过历史的烟尘 , 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后 , 普遍存在的酸性和奴性 。这数百年来的诗词歌赋 , 大多是这种心性在极端压抑之下的释放 。唯独大唐 , 是允许人的个性自由张扬的时代 , 也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