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中对偶手法怎么分析?( 五 )


“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 。
“比邻”,近邻 。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岳阳楼记》----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 。
(“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 。
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2.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
例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 。
(“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六国论》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 。
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 。
(“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
)3.串对偶(流水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 。
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
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
(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登鹳雀楼》----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 。
(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
)结构上1.成分对偶 。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
2.句子对偶 。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句子对偶 。
诗词鉴赏诗句对丈作用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