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嵩山作 古诗的拼音


归嵩山作 古诗的拼音
《归嵩山作》guī sōng shān zuò唐代(táng dài):王维(wáng wéi ) 清川带长薄qīng chuān dài zhǎng báo,车马去闲闲chē mǎ qù xián xián 。
流水如有意liú shuǐ rú yǒu yì,暮禽相与还mù qín xiàng yǔ hái 。
荒城临古渡huāng chéng lín gǔ dù,落日满秋山luò rì mǎn qiū shān 。
迢递嵩高下tiáo dì sōng gāo xià,归来且闭关guī lái qiě bì guān 。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
注释 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 。
清:一作“晴” 。
川:河川 。
带:围绕,映带 。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
⑶去:行走 。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 。
禽:一作“云” 。
相与:相互作伴 。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
临:当着 。
古渡: 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 。
递:形容遥远 。
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
⑺且:将要 。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
闭:一作“掩” 。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
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
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
...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
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
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
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 。
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 。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
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 。
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 “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 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
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
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 。
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 。
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 。
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