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词游杭州 推荐路线( 三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10、《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苏轼 网页链接
急急急!!!有关秋天的散文或短文(400字左右)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 。
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 。
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
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 。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 。
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 。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
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
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 。
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 。
烟也有和烈之辨 。
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 。
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
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
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