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小学到初中的所有的诗( 七 )


全诗体现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 。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 , 自成一格” 。
赏析一:这四句写景的小诗 , 自成一种格调 。
每句之前 , 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 , 在我们眼前 , 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 , 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放眼四望 , 触处生情 , 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 ,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 , 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
赏析二: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 , 竹木茂盛 , 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 , 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 , 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 , 一句一景 , 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
烟岚弥漫着山谷 , 在山峰间飘来荡去 , 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
落日西沉 , 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 , 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 , 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 , 白云穿窗而过 , 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 , 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 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 , 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 , 远离尘嚣 。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 , 自成一格 。
”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 , 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 , 开了一种新的格式 。
其实 ,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 , 却时时有人在其中 , 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 , 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 , 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 , 并不是纯客观地描绘 。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 , 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 , 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 。
“烟”是由“山际”所见 , “落日”是由竹中所见 , “鸟”在檐上 , “云”从窗出 , 这样 , 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 , 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 , 并有了典型的意义 。
就象是摄影 , 摄取同一物象 , 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 。
而一帧成功的作品 , 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 , 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 , 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 ,  弹琴复长啸② 。
深林③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 ①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 , 篁是竹林 。
②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  类似于打口哨 。
③深林:指“幽篁” 。
《竹里馆》 [编辑本段]中文译文: 月夜 ,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子里 ,  一面弹弹琴 , 一边吹吹口哨 。
竹林里僻静幽深 , 无人知晓 ,  却有明月陪伴 , 殷勤来相照 。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 , 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 , 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 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 , 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 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
以弹琴长啸 , 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 以明月的光影 , 反衬深林的昏暗 , 表面看来平平淡淡 , 似乎信手拈来 , 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 , 一边弹着琴弦 , 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
其实 ,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 , 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 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