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清照从早年到晚年的诗词( 五 )


读陈祖美先生所品评的李清照,仿若是影着了一幅磊块幽折、沉郁凄怆的女词人图,里面又繁复有多种曲折浇薄的情绪 。
尤其是,祖美先生力解清照词,生动解颐地评议赵李二人的感情世界,识见可嘉 。
由于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浇薄,李清照在新婚之际,即与赵明诚劳燕分飞,被迫泣别汴京,因而写下一些寓有政治块垒的新婚别曲,如《一剪梅》、《醉花阴》、《行香子》等,而并非世俗论者所附会的,因赵明诚“负笈远游”,而写的思妇念远的离情词 。
再如,她与明诚“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世人共知,依然世俗理解,必是让人心生艳羡的 。
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祖美先生,对李清照词作人生展开的种种厘析,那种为文造情的企羡念想,宛然星散 。
实际是,李清照的佳话婚姻,也曾笼有婕妤之叹,甚而有庄姜之悲 。
虽然后来,两人益发相赏如初,但李清照词作中描画的那些因伉俪睽违产生的怨情,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赵明诚冷落妻子、章如冶游等蛛丝马迹 。
可是这一点,却并不是每个评词人都体贴的解读到位 。
譬若《声声慢》,即是才识高雅如沈祖棻先生者,也以为,此词是李清照写于晚年之时的块然独处,辛苦艰难,还对元人乔吉以“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仿李清照有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斥之为文字游戏,对词作的内容,仍定性为有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而陈祖美先生之品清照词,比之沈祖棻的品赏,却有不同异见,她并不将其看成是忧伤国事之作,明确指出,实为中年不欢的李清照,唱一曲内心的隐衷给夫君赵明诚听 。
且,祖美先生并非简单索隐,而是胪列有六条事实例证,一一厘析清照之词的隐微含义,是以体贴明悟的解析,捋浮去层层误解的尘埃,吻合地将剖析清照写此词的竹节式心绪,显影地还原出她的隐衷心曲,并就此郑重引申出清照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所作词中无一乡国之念,惟有儿女情长,在前、中期创作中,这是李清照坚持的诗与词之间的楚河汉界 。
祖美先生认为,研究之事实,并不一定是以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而为荣,也不以又开掘了某种深度而欣喜 。
她的品析清照词,实是设身处地地运用古代女性视角,将社会学的解读方法,婉转地转换为对李清照情感心理的逆探,在细枝末节里,流动着个人的体悟,因而,让人既留恋于她剖析出的伤心人别有怀抱,也在短幅讲析“闺怨”式词作中,体会一番明快的评论况味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
1、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2、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
3、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