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出奇兵整首诗( 二 )


1月中旬 , 薛岳兵团2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 , 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 , 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2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 , 以3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 , 懒板凳进攻;川军14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 , 其中2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4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 , 防堵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2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 , 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 , 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 进至川西北 , 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 , 争取赤化四川 。
如渡江不成 , 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 , 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
1月19日起 , 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 , 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 。
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 , 以8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
24日 , 红1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 , 攻占土城 。
28日 , 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1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 , 予以重创 。
此时 , 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 毛泽东等遂决定 , 立即撤出战斗 , 西渡赤水河 , 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 , 寻机北渡长江 。
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战例——四渡赤水 。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 , 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 , 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 , 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
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 , 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 , 企图截击我军 。
2月2日 , 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 , 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 。
3日至6日 , 我军在继续西进中 , 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
这时 ,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 , 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 , 乃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 , 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 , 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 , 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 , 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
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 。
全军除干部团 , 共编为16个团 , 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 , 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 , 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 。
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 , 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 , 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 , 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 , 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 , 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 , 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 , 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 , 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 , 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 , 龙云为总司令 , 薛岳为前敌总指挥 , 辖4个纵队 , 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 , 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 , 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
2月7日 , 龙云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 , 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 。
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 , 防止我军北进;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