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刘心武(刘心武笔下的市民生活交响曲)( 二 )


时任北京文联领导的王蒙回应说,农村需要人写,城市生活也要有人去写 。《钟鼓楼》中的大部分写作素材,都是作家刘心武在隆福商场采访得来的 。刘心武说,自己的写作“兴奋点”在市民生活这方面 。对于北京胡同四合院的书写,作家也是驾轻就熟,因为这本身就是作家生命的真实经验,是他极其熟悉了解的内容 。刘心武在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中曾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北京城的血肉关联,他说:“我的生命,深深地嵌入了这座城市 。可以说,我的生命籍贯,就是北京 。我是北京人,而且是一个老北京 。”刘心武说自己是四合院里长大的孩子,“从1950年到1960年,我从8岁到18岁,都住在北京东城钱粮胡同的一所大型四合院里 。北京四合院的特色,如门口的石墩,门内的砖雕影壁,通往内院的垂花门,内院里的海棠树,以及通往附院的月洞门等等,我都不是从书本上知悉的,那就是我童年的生活空间 。”于是,自然而然地,刘心武对于四合院的特殊情感融汇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后来我多次在自己作品里写到四合院,在我的长篇小说《钟鼓楼》里,有一节把四合院当作有生命的实体百思特网加以了详细描绘 。”以今天的批评眼光来看,小说中仍然存在有一些创作方面的问题 。小说结尾处,抽象的小说叙述者出场进行了一次关于时间空间与永恒的哲学讨论,拉长了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纵深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过程中跳脱生硬的感觉 。
《钟鼓楼》作为一部受到茅盾文学奖肯定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在创作方法还是在表现内容方面,都有很多可供后世创作借鉴的地方 。刘心武总结自己的创作习惯时说,首先,用最笨的办法——过去叫深入生活;其次,要提供丰富的人物画廊,要有人物库和生活细节库、语言素材库,不能完全靠想象 。他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批评了现在有一些作家的创作素材全部来源于阅读,更多的来自想象中,而这种写作方法曾一度是被人嘲笑的写法 。作家秉持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出的《钟鼓楼》,无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能够经历一代又一代读者目光检验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