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电影|中国黑白电影( 四 )


贾木许拍惯了独立电影,早就学会了精打细算,但把《离魂异客》拍成黑白片,倒不是因为差钱(《离魂异客》成本是900万,贾木许从来都没有这么阔过)而是他希望影片能有一些经典黑白西部片的风格,虽然实际上,贾木许是在颠覆那种风格 。
★ 经典所在:
就像贾木许的大多数作品一样,《离魂异客》也激怒了不少人,《华盛顿邮报》的影评人戴森豪威和丽塔坎普利就认为该片简直一无是处 。但主要说来,《离魂异客》在多数人眼中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甚至认为其是“二十世纪的最佳电影之一”,因为贾木许拍出了一部终极后现代西部电影,与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遥相呼应,也是科恩兄弟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老无所依》的先驱 。科恩兄弟的后现代感来自于人物身上的嗖嗖寒气,而贾木许主要依靠的就是黑白影像,当然,约翰尼德普的表演也不可忽视 。
08. 《欧罗巴》(1991 / 丹麦 / 8.2分)
黑白电影|中国黑白电影

☉导演:拉斯冯特里尔
☉主演: 让-马克巴尔 / 巴巴拉苏科瓦 /
☉片长: 112 分钟
★ 黑白成因:
《欧罗巴》是丹麦著名导演拉斯冯特里尔的第三部作品,主角是个有点理想主义的年轻美国人,来到二战后的德国美军占领区,要向德国人民“表现一点善意”,结果却意外地卷入到恐怖分子的阴谋之中 。特里尔一向对美国瞧不上眼,激烈反对好莱坞,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声望的提高,他的愤怒情绪日渐平息 。这部《欧罗巴》,不管是角色、还是音乐、对话,以及情节进展,都采用了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种种传统手法,甚至色彩也调成了经典黑色电影的黑白影像风格 。
不过,特里尔在影像上还进行了一些创新,那就是全片大部分是黑白,但某些场景和人物则使用了彩色,两年后,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也应用了同样的手法 。
★ 经典所在:
虽然特里尔主张电影要回归本质,抛掉那些不必要的外在形式,但他自己不但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反而经常沉迷于形式的创新 。这部《欧罗巴》对于电影艺术的主要贡献就是形式上的,以视觉特效在黑白电影中加入彩色,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产生出人意料的震撼效果 。这一方式经特里尔在《欧罗巴》实验成功,之后便有了发扬光大的趋势 。
《欧罗巴》是1991年戛纳电影节的参赛片,特里尔认为自己实力特强,对金棕榈奖势在必得,而在得知评委会只赏识他在技术上的创新,只给他评委会奖、最佳艺术贡献奖和评委会技术奖,而不是他梦寐以求的金棕榈时,他情绪完全失控 。但历史证明,当届戛纳评委会眼光相当独到 。
09.《伦敦百思特网来的男人》(2007 / 法国 / 7.5分)
黑白电影|中国黑白电影

☉导演:贝拉塔尔
☉主演: 米罗斯拉夫克罗博特 / 蒂尔达斯文顿 /
☉片长: 139 分钟
★ 黑白成因:
《伦敦来的男人》是根据比利时著名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不仅影片题材是黑色推理片,而且影片本身的拍摄过程也是一出相当经典的黑色故事 。
这部开拍于2005年2月的影片,经历了中途停拍、资金短缺,但最终得以拍成,并成为2007年的戛纳电影节的参赛片 。影片导演为匈牙利电影艺术大师贝拉塔尔,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完成了影片的拍摄,因为《伦敦来的男人》刚刚开机,其法国制片人就自杀身亡 。对于一部以犯罪谋杀为主情节的黑色推理片来说,这本身就够黑色的,所以当贝拉塔尔决定把影片拍成黑白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 经典所在:
2007年的戛纳电影节的参赛片中,有两部是黑白片,一部是《我在伊朗长大》,另一部就是《伦敦来的人》 。不同的是,《我在伊朗长大》受到众口一致的好评,还拿到了评委会奖,而《伦敦来的人》的口碑却是两极化,这主要是贝拉塔尔的风格所致 。《伦敦来的人》有两大杀手锏,一是长镜头,二是黑白影像 。没有这两招,影片独有的风格,也就是悬疑和节奏感,以及存在主义的荒谬感便不复存在 。而不管喜不喜欢这种风格,都不能否认,《伦敦来的人》具有一种旁若无人的自信和举重若轻的艺术表现力,恐怕其他导演,谁也不能将这两种手法运用得如此自如 。
10.《德国好人》(2006 / 美国 / 6.6分)
黑白电影|中国黑白电影

☉导演:斯蒂芬索德伯格
☉主演: 乔治克鲁尼 / 凯特布兰切特 / 托比马奎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