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破》的原版古词是什么( 二 )


《东风破》究竟是出自苏东坡还是方文山?
古诗词《东风破》是否出自宋朝苏东坡无从考究 , 东坡的《苏轼集》里并无此诗词 。
而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的作词是方文山 , 是根据苏东坡的古诗词进行了改编 , 更加白话 , 适合歌曲的韵律 。
《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 , 而这首歌仿古小调曲风 , 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 , 复古的曲风 , 听来让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 。
方文山想藉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 , 让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 , 打破现今新诗与歌词分家的模式 , 在方文山的特别经营下 , 歌词古今交替 , 更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 “东风破”就是代表着这首歌曲的新名词 。
扩展资料: 《东风破》的名字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 , 叫做曲破 。
里面那句'你走之后 , 酒暖回忆思念瘦'则来自李清照那句‘应是绿肥红瘦’ 。
和许多华语音乐人殊途同归的是 , 周杰伦同样在多年的纯西化音乐浸淫后 , 选择了文化上的回归 , 并于2003年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中 , 首度与方文山合作了《东风破》这样一首极具东方风韵的复古作品 。
从历史上来讲 , 任何一个时代 , 华语流行音乐都不缺这种洋为中用的东西合壁式作品 。
而《东风破》出现的时机 , 恰恰是整个华人社会西化最全面、最纯粹的时代 , 尤其是在流行乐坛一片西化R&B化的背景下 , 甚至面临着一种本土文化在音乐中全面缺失的危险 。
而周杰伦创作《东风破》 , 恰好是在一个很好的时机 , 为中国文化和西洋音乐结构的交流 , 作了一种平衡的尝试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风破(2003年周杰伦演唱歌曲) 百度百科-东风破(蔡尚伟创作歌词)...
菊花台、东风破、青花瓷中的古诗词机器出处和原句
菊花台“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 勾住过往”月弯弯:出自宋无名氏的“月儿弯弯照九州 , 几家欢乐几家愁 。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 冰冷的绝望”阁楼:出自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 , 深院锁清秋 。
”“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朱红色的窗:出自毛滂的“碧户朱窗小洞房 , 玉醅新压嫩鹅黄 , 半青橙子可怜香 。
”千秋功过 , 后人评说 。
千百年之后肉身化为了尘土 , 儿孙亦散尽 , 还有谁记得你当年的叱咤?一生能写在纸上 , 传于后世 , 足以证明其伟大 。
然而清风不识字 , 何必乱翻书 。
任由你生前多么威风 , 死后却奈何不了这清风啊 。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一缕香:出自《红楼梦》“软衬三春草 , 柔拖一缕香 。
”有人说是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伤 , 非也非也 。
结合后面那句?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
就知道是壮士之在远方 , 雄心相向时 , 潜意识中却生出了一缕幻象 , 仿若看到了美人的模样 。
“花已向晚 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 命运不堪”向晚:出自李商隐的“向晚亦不适 , 驱车登古原 。
” 有人说是花亦相挽 飘落了灿烂 。
本来也是通的 , 说的是两人心如此花 , 永不分离 。
但是结合后句“凋谢的世道上 命运不堪”就知道应该是“花已向晚” 。
已是深秋 , 花亦凋零 , 心上人要远征 , 愁!愁!愁!“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秋心拆两半:出自吴文英的“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
” 以拆字的手法 , 将“愁”字分开来看 , 而“秋”“心”却恰恰是情景的写照 。
在古代诗文中 , “秋”往往有指盼人团聚 , 孤单离愁之感 , 而“心”则恰好是妻子真实的写照 , 于是情景交融 , 而又浑然不着痕迹 。
“谁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马蹄声狂乱:出自释温慧的“五陵才子锦袍新 , 马蹄乱踏琼瑶草 。
”此句是网上公认男儿最喜欢的一句 , 古语“君君臣臣” , 君要臣死 , 臣不得不死!唯有策马扬鞭 , 死而后已 , 成就一世英名!“天微微亮 你轻声地叹 一夜惆怅 如此委婉”一夜惆怅:出自张泌“昼梦却因惆怅得 , 晚愁多为别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