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古诗300首( 三 )


这类诙谐幽默,浅显易懂又时有所深意的诗,在古代很流行,为数众多 。
搞笑段子:你知道吃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
答案:写景 山、云、霞 夸张 互文 动静结合 高大磅礴、如画中景 热爱自然、陶醉山水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 。
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
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 。
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 。
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
③ 两句诗互文 。
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 。
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 。
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
⑤人处:人家、村子 。
赏析点拨: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 。
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
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 。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 。
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 。
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
其次,重点鉴赏诗的第二联 。
这一联诗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 。
诗人进入终南山,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 。
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 。
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
答案:写怀诗 花、楼、浮云、庙、日 借景抒情、古今对比、用典 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爱国、忧国忧民【注解】: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 。
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 。
北极:北辰 。
6、西山寇盗:指吐蕃 。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
故吐蕃也莫相侵 。
7、《梁父吟》:乐府篇名 。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 。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
【韵译】: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