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用小篆写的五言诗( 四 )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
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 。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
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 。
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 。
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
B、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
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 。
小篆 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 。
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 。
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 。
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 。
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回答者: 冰晶809 - 助理 二级 4-22 18:31【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 。
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 。
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 。
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 。
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 。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
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 。
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
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 。
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 。
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 。
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
兴盛于周代 。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 。
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 。
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 。
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 。
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
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 。
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 。
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 。
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 。
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 。
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 。
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
篆体的来历
1)介绍: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 。
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 。
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 。
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 。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
据文献记载 。
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 。
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
由于是官书 。
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
如记功刻石 。
叔量诏版 。
兵虎符之类 。
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 。
行笔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