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形容生命苦乐之间的关系的诗句( 三 )


哈桑的朋友纳斯列金知道此事后对哈桑说:“你给这个商人写封信过去,要他到时候把向你借的2500元还给你” 。
哈桑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2000元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2500元呢?”尽管哈桑没想通,但还是照办了 。
信寄出以后,哈桑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商人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2000元钱,不是2500元,到时候就还你 。
” 参考资料:逆向思维_百度百科
逆向思维的名人名言
逆向思维的例子案例一: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
案例二:电磁感应定律的产生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存在电流的磁效应 。
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 。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 。
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 。
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 。
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
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 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
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利 。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
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 。
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
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各造一个...
“反弹琵琶”的英姑和“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反”和“倒” 。
这种与常理相悖的表现方式与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有相通之处,把这种逆向思维合理的运用在写作中,可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 。
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逆向思维呢?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维立意,就是确立主题 。
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了,可见主题的确立在一篇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立意要新颖,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个便捷的途径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即“反其意而用之” 。
如古人写到落花,往往写得很凄惨 。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果据此立意写文章,总也摆脱不了悲凉、凄惨的情调,我们不妨反其义而用之,借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立意,歌颂落花,就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 。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
记得在讲完《荔枝蜜》后提问:“文章热情赞美了蜜蜂高尚的可贵的牺牲精神,然而,他是否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呢?你能否由物及人,展开一下思考和联想呢?”于是学生纷纷发言:“蜜蜂不敢按劳取酬,整天忙碌,到头来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别人占有,这不是现代人应持的生活态度”,“蜜蜂太保守,世世代代只会埋头苦干,缺乏开拓精神,就像过去的农民只靠单一的种田吃饭一样”,“蜜蜂爱憎不分明,竟好坏不分,什么人都蜇 。
”学生的这些观点也许不一定全对,但毕竟打破了单一的僵化的思路,能从多侧面考虑,进行逆向的思维,这是应该鼓励的 。
又如我让学生以“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一般习惯于从正面去“赞雪”,如写雪的“洁白无瑕”、“装扮世界”、“大公无私”等,而运用逆向思维的学生,则从相反的方向上去思考,贬雪的“虚伪”、“残酷无情”、“见不得阳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