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 二 )


「学法」
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
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五、教学程序
1.临境入兴,激发动机(预计耗时5分钟)
以情境图片、文章开篇,联系生活实际,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较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 。简要介绍、讨论这些微生物现象,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整体的了解 。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
2.归纳小结,直击主题(预计耗时10分钟)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微生物”,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提示学生三个关于微生物的要点,突出重点 。同时进行知识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再举例,教师稍作评价 。
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 。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
⑴单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特点,最后展示细菌时,分别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 。
⑵多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这类微生物细胞组成特点,解释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关系 。
⑶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此类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 。
问题再引入,提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学生回答,教师简要评价小结 。
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其他恶劣环境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 。
3.动情晓理,深入钻研(活动预计耗时17分钟)
问题引入,处理本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探究活动 。
学生交流提前布置活动的结果,比较不同环境中实验材料的变化,小组提交活动结论 。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师生讨论解决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验证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存在微生物 。
通过本活动探究主题,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安排在课外开展探究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安排课堂交流,可让学生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 。同时还可复习实验法七步骤,复习变量和实验对照组的设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 。完成难点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