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1、强调个性化朗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 。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 。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 。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 。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 。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
2、课内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 。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 。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金色大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这些感性的东西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效果不错 。
3、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
在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抓住关键的语言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感悟体验 。如,我指导学生抓住“到处”、“许多”、“就连??也??”来体会维也纳这座城市到处都是音乐 。再提出:“假如我们漫步在维也纳,我们会看到什么?除了课文描写的,你还看到些什么?”等 。我们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使学生将已经内化的语言再外化,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