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句中什么物品带表快乐( 二 )


南宋大诗人陆游很多诗词反映他留心花香鸟语,细致观察物倏变化的诗句 。
他在《初冬》诗说: 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
《枕上作》: 卧听百舌语帘栊,已是新春不是冬 。
《夜归》: 今年寒到江乡早,末及中秋见雁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 。
这些诗句,大都是诗人晚年在浙江绍兴家乡时作的,反映他年老不论是在新春或初冬,还是三更风雨都夙兴夜寐,无时不刻不在观察物候的情景 。
他不但留心观察物候,而且还用鸟类预告农时 。
陆游在《鸟啼》诗云: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 三闻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四月鸣布谷,家家蚕土簇; 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 。
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 。
陆游在《禽声》又云: 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犁 。
那清脆的布谷声声,似乎在催促人们赶快春耕,免误农时 。
杜甫晚年进入四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有研究,他在诗中说: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青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
《尚书盘庚上》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
《周易乾》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诗经大雅召旻》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
《诗经邶风北风》 风马牛不相及 。
《左传僖公四年》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战国楚宋玉《风赋》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
唐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
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
唐韦应物《咏玉》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 。
宋晏几道《南乡子》 彩云易散,皓月难圆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冰厚三尺,不是一日之寒 。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二回
在《唐宋诗中的物候》中有关物候的诗句及是关于什么
定义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 物候现象 。
编辑本段概述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 .物候与物候学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
物候也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
物候是天气多年的积累,两者有从属关系 。
编辑本段《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各种花木次第开花 。
再过两月,燕子翩然归来,大自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渐次转入炎热的夏季,植物忙着孕育果实 。
等秋天到来的时候,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经不住阵阵秋风的吹袭,就簌簌地落了下来 。
这时北雁南飞,其他各种候鸟也相继离去,大地又呈现一片万木落叶、衰草连天的萧飒景象 。
从此,活跃在田间草际的各种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大地又沉沉睡去,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
岁岁如是,周而复始……这些自然现象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因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也都成了他们讴歌大自然的素材,成了他们抒发感情的凭借 。
不过农民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受和诗人们又不同 。
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 。
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 。
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