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前,留学女儿发来最后一封邮件( 五 )


ldquo;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格子间找不到感觉,我和约翰一边旅行一边打零工,同时也在接一些设计工作,只不过都是零活儿,谈不上你和妈妈嘴里的稳定工作 。但我们目前真的很享受这种生活 。
ldquo;现在我们的目标,不只是看遍世界知名建筑 。我们想去非洲大草原,看动物的迁徙与栖息;我们想去北极,看爱斯基摩人的住处与生活 。
ldquo;这不只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设计工作,从大自然里汲取灵性,还因为我和约翰都喜欢上了这种生活 。
ldquo;所以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我的生活恐怕都是这样的,还希望爸爸能理解,也帮我好好劝劝妈妈 。
ldquo;美国很多老人为了老年生活得更好,都选择‘以房养老’ 。你和妈妈这些年太辛苦了,我现在还不能回报你们什么 。你们的房不用给我留,我听说国内现在也推出‘以房养老’政策了 。
ldquo;如果可行,你们也可以把房子抵押给正规保险公司,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老年生活 。”
发出这封信后,申一就和失联差不多,三四个月不联系是常事 。偶尔联系了,只要我们一谈工作,她要么扯开话题,要么就挂掉电话 。
我只好安慰申静:“她这样做也有她的道理,也许正如她所说,真正的大自然,才能给她更好的灵感 。她不是在旅途中也接一些设计的零活儿吗?说不定走了一圈后,她想要工作,会表现的更优秀 。”
可说这些话时,我是心虚的,天知道申一这样的生活方式,是打算过一阵子还是一辈子 。
在我的开导和照顾下,申静慢慢好了起来 。她一直相信有一天,申一走够了,会停下来好好工作 。
我们也慢慢接受了申一的生活方式,觉得只要她快乐就好 。可我们却无法应付别人的询问 。
亲戚朋友问起申一“在国外怎么样啊,在哪个公司工作啊,你们老两口将来是不是也要去美国定居啊”这样的话,我们要么闪烁其词,要么快速离开 。
去年,我和申静都到了退休年龄,办完手续后,我们却相继申请被返聘回学校继续工作 。
一是这两年,我们的父母身体不好,申静的父亲得了癌症,治病吃药花了我们不少钱,同时我们还有房贷和首付的欠款要还;
二是在家太空虚、寂寞了,别的老人到了我们这年龄,都有孙子孙女抱了,可我们申一还在路上行走,结婚生子的事还没提上议程 。
好几次,老刘旅游回来后约我去喝酒,我都没去 。我卖给他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两万多 。老刘当年选择投资房子,有了丰厚的回报,而我投资孩子,却真的让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
虽然我对自己说,养孩子不是为了求回报,是因为爱,我们要接受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心里总酸溜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