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诚待人的古诗( 六 )


这种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 , 不仅使画面生动 , 有立体感 , 而且也暗喻了思妇怀远 , 思念之情的绵绵不绝 。
读到这里 , 我们自然会想起白居易《长相思》词的名句:“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这悠悠不尽的情思 , 同悠悠不绝的江水 , 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这里既是写景状物 , 渲染环境气氛 , 又是摹情写人 , 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 。
这二句情与景融 , 不可分割 , 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 真有一石三鸟之妙 。
“化为石 , 不回头” , 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 。
人已物化 , 变为石头;石又通灵 , 曲尽人意 , 人与物合 , 情与景谐 。
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生动形象 , 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久 , 想念的深切 , 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画得淋漓尽致 。
这二句紧承上文 , 是对古老的优美的民间传说作了生动的艺术概括 , 着笔不多 , 却收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
接下去 , “山头日日风复雨” , 是说望夫石风雨不动 , 坚如磐石 , 年年月月 , 日日夜夜 , 长久地经受着风吹雨打 , 然而它没有改变初衷 , 依然伫立江岸 。
这里写的是石头的形象和品格 , 说的仍是思妇的坚贞 。
她历经了种种艰难困苦 , 饱尝了相思的折磨 , 依然怀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 依然在盼望着 , 等待着远方的行人 。
这纯朴而优美的节操 , 这坚贞的爱情 , 难道不令人同情和起敬么?千种相思 , 万种离情 , 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 , 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 , 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 , 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 , 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 , 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 , 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 , 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 , 诗人却就此戛然停笔了 。
结句实在是含悠然不尽之意 , 给人以美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
这首诗于平淡质朴中 , 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
诗人只描写了一个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刹间的感受 , 平平写出 , 象是信手拈来 , 不费力气 , 然而却是情意无穷 , 耐人咀嚼 , 发人深想 , 极有情味 , 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
我想要一些、优美的古诗词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代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 , 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
空里流霜不觉飞 , 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
江天一色无纤尘 , 皎皎空中孤月轮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 , 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 , 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 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 , 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 , 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 , 斜(xié)是后面编入的声调) 。
斜(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 , 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
白头吟刘希夷洛阳城东桃李花 , 飞来飞去落谁家 。
洛阳女儿惜颜色 , 行逢落花长叹息 。
今年花落颜色改 , 明年花开复谁在 。
已见松柏摧为薪 , 更惜桑田变成海 。
古人无复洛城东 , 今人还对落花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