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怎么写?( 二 )


古往今来又何止一个崔莺莺,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感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她们不畏封建势力的迫害,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正因要实现自我的理想 。咱们就应学习她们这种执着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为自我的梦想抱负而奋斗 。至于感情,咱们还没有到享受它的年龄 。

《西厢记》读后感怎么写?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改编至一个悲剧故事《莺莺传》 。作者王实甫根据前人的改编,再结合自己的创作,最终将一个大悲剧改成大团圆,打破了封建礼教思想 。从这点说,王实普确实是一个反封建思想剧作家 。
《西厢记》的情节错综,跌宕起伏,人物描写个性鲜明,富有很强的戏剧性 。通过不同的曲词,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 。起初,张生是一个穷苦的秀才,而崔莺莺的身份却是相国小姐,身份的设定不可谓不悬殊,用古代的说,这是“门不当户不对”,可偏偏两人的姻缘被月老撮合在一起 。郎才女貌,本来是很般配的一对,但败在两个人面前的封建的等级制度,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 。张生最终考中状元,得到了社会的地位,但是心中从未忘记崔莺莺,“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可以说,《西厢记》是讲述二人从相知,到相爱,到最后相守的故事 。崔莺莺在乎张生的功名吗?答案是否定的,崔莺莺从来没有嫌弃过张生的出生,也不在乎张生到底能不能高中 。在长亭送别张生的时候,崔莺莺说,“疾便回来”,我们也可以看出,张生能不能得官,她是不在乎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二人的爱情是纯洁的,是凌驾于物质、地位之上的,这是作者对爱情的看法 。他用张生和崔莺莺的完满结局打破了封建礼教的约束,在封建社会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难能可贵 。
反封建的`思想是《西厢记》的主题,而这一观点也影响到了后世文人 。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是反封建思想的代表作,不同程度上都是继承了王实普的思想 。无怪乎后世有人评价《西厢记》为“天地妙文” 。

《西厢记》读后感怎么写?


看完戏剧《西厢记》后,颇具震撼与欣赏,因为之前只是在听老师讲这部极具价值的杂剧,就饶有兴趣,尤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于此对其剧情有了大概认识 。
整个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却表现得极丰富、生动,王实甫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女主角莺莺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含羞与矜持,充满了女性的另一种美 。

在整场戏剧中,分为4个高潮,一线贯串是指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二类矛盾是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以及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 。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 。三个人物是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 。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 。《西厢记》全剧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六次高潮,即“寺警”、“赖婚”、“闹简”、“赖简”、“拷红”和“争婚” 。全剧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六大转折,因而使剧情波澜曲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