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

晚昏寄断肠
景颐雕珑
回瞬绪茫茫
仰天久望
穹空苍苍
杯酒下肚愁难当
心无依
身无傍
环顾萧条落叶扬
皓月久无光
寂廖处独我彷徨
心尤怀伤
冷夜独自话凄凉
与你能同游
不肖情更长
欢阁饮琼液
惆怅消东墙参考资料:存在的幻想的sina.blog

描写苦闷的诗词
相关诗词很多,举例如下: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3.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6.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7.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9.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1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
——司马光《西江月》12.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
——民国 梁启超13.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张生《千秋岁》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 李清照《声声慢》15.一寸相思一寸灰 。
——唐 李商隐《无题》...
求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

形容苦闷的诗句
形容“苦涩”的诗句: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简介: 1、《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
2、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
3、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
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
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 。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 。
《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
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 。
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 。
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
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 。
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 。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