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帐古代都怎么称呼

中国古代防蚊之具主要是帐幔 。它的最早名称是“帱” 。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 。这个记载在《春秋》、《国语》等先秦史料中皆不见,仅保存于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立言篇九》中 。帱,也许还有一个写法 。《诗经•召南•小星》有“肃肃宵征, 抱衾与裯”,句中的“裯”字 。《毛传》释为单被,《郑笺》释为床帐 。郑玄的说法也许不误, 裯、帱, 音义相同,是同源字,都指的是床帐 。今天我们通用的蚊帐之“帐”字, 要晚到秦汉才因与“帱帐”连用而同床帐结缘 。原来的“帐” 仅指起遮蔽作用的帷帐以及营帐、军帐等 。因此, 汉初《尔雅》开始说:“帱谓之帐 。”东汉刘熙《释名》说:“帐,张也, 施于床上也 。”此后,出现了“蚊幮”、“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 。
在统治阶层, 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以兼顾透风 。历史上,其用料还曾有等级上的规定 。例如晋代制度, 锦帐为宫禁中独用 。至于平民百姓,多用葛、布等帐子,而穷困者则无力置备 。《后汉书》载:“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债为作帱” 。
描写生活中用品的诗句,迷语,俗语
1、描写生活用品的诗句:《除夕口占》(明·唐伯虎)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
2、描写生活用品的谜语:有门无锁,有顶无底,夜里放下,天明挂起 。
(打一生活用品) 谜底:蚊帐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 (打一生活用品) 。
【谜底】锅3、描写生活用品的俗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
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蚊帐古代都怎么称呼

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
关于崇尚廉洁方面的古诗词有: 1、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出处《石灰吟》 。
作者于谦 。
白话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
2、寒菊:原文: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出处《寒菊》 。
作者郑思肖 。
白话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 。
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
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3、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出处《竹石》 。
作者郑燮 。
白话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4、赠刘景文: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出处《赠刘景文》 。
作者苏轼 。
白话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5、宋史·岳飞传:出处《宋史·岳飞传》,作者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 。
部分原文: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白话译文: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邸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
” 参考资料:石灰吟-百度百科...
“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相关诗词
1、《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2、《拒礼诗》 包拯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
3、《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4、《礼盒题诗 》 吴纳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
若有赃私并上物,任教沉在碧波间 。
5、《拒礼诗》 李汰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 。
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