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帐古代都怎么称呼( 七 )


1952年毕业 。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
一、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
二、作品赏析 全诗共四节 。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
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 。
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

【蚊帐古代都怎么称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