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千年的诗句( 三 )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
在毛泽东诗词中,有很多直书地理名称,且大多是用来表示行军的路线 。
例如『清平乐.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 。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
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
关于古代的诗词的
网页上很多,粘下来也没什么意思,大家都用过 。
给你首新鲜的吧,是古代一位大才女写的,意境太美了:南乡子·落花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
又有个人儿似你 。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
做杀多情留不住,飞去 。
愿他少识相思路 。
还有很多,需要的话叫我,写给你
关于彼岸花所有的诗词!!!
(1) 花开彼岸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 。
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 。
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迁 。
花不解语花颔首,佛渡我心佛空叹 。
(2)彼岸花开开彼岸,花开叶落永不见 。
因果注定一生死,三生石上前生缘 。
花叶生生两相错,奈何桥上等千年 。
孟婆一碗汤入腹,三途河畔忘情难 。
--- 盗玉(3)彼岸有花现彼岸,花与叶间了无缘 。
忘川一河波幽淡,彼与岸间即天堑 。
火照之路人漫漫,前生今世因果散 。
愿殇心殇情亦殇 。
花叶飘零不再见 。
——殇梦千沫(4)黄泉照彼岸,花开一千年.情不为因果,叶落又千年.----飞儿(5)彼岸花,忘情之花 。
花落忘川情彼岸 。
彼岸花,恶魔之花 。
情早已殇不愿念 。
彼岸花,水月镜花 。
镜中之花影漫漫 。
彼岸花,紫陌之花 。
滚滚红尘点不沾 。
彼岸花,黄泉之花 。
碧落虚无叶纤纤 。
彼岸花,漠尘之花 。
心与愿违梦之残 。
彼岸花,轮回之花 。
生生不息花芊澜 。
彼岸花,梦殇之花 。
天心无限花笑颜 。
——殇梦千沫(6)彼岸花前世的悲哀;奈何桥,今生的纽带 。
如血,似火,在悲哀中起舞;遗落,淡忘,在绝望中重生 。
迷茫,看见了前方的火红一片,遗失,瞥见了身边的奈何桥 。
迷茫,绝望,遗落,重生,我们就这样走着,有生命的流失,有时间的消逝,走着走着,才发觉已到尽头,或灵魂化作那火红中的一片,或遗失了今生的一切,重生 。
摘下一朵彼岸花,喝下一碗孟婆茶 。
黑暗的人间,或远离,或重返 。
彼岸花,彼岸啊,可望而不可及,是多么悲哀;奈何桥,奈何么,再不舍也得遗落,是多么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