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反思怎么写?

《出师表》教学反思
永安中学严霞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 , 本课时内容是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 , 前提是熟悉课文 。研读与赏析的过程是按照段落层次展开的 , 从局部到整体 , 从思想内容到写作特色 。环环相扣 , 层层深入 ,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 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最后将课文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阅读 ,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的能力 。就《出师表》一文的研读与赏析这一课时而言 , 我觉得有以下成功经验:
1.调动经验 , 缩小距离 。
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 , 许多语词、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 , 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 , 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调动 , 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消除 。以《出师表》为例 , 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深入人心的 , 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民间故事 , 说说影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 谈谈对人物的看法 , 促使这些经验介入教学过程 , 远比照搬教参讲深讲透的分析效果要好得多 , 学生在把握诸葛亮的思想感情、理解三个建议等方面也会简单快捷得多 。
2.调动情感 , 关注体验 。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然而在现实中 , 我们却每每发现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 , 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 , 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 , 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己无关的 , 与趣味、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 。因此 , 调动经验之后 , 还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予以充分关注 。所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 , 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 , 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在本课时中 ,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刘禅 , 看了诸葛叔叔的《出师表》以后 , 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
3.提高能力 , 激活课堂 。
【出师表教学反思怎么写?】在实践中我发现 , 课前应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占有相关资料 , 之后须有一个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 , 有一个整合资料的合作过程 。课中在疏通基本文意之后 , 应有一个领会的过程 , 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地言说”、自主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 。本课时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 , 评判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写一篇小作文 , 题目为《我看诸葛亮》 。学生的作品虽然很多是从小说中找的资料 , 但说的有理有据 。不足之处须改进 。比如 , 没有穿插太多的历史材料加以补充等等 。今后 , 凡与历史有关的文言文 , 尽量多穿插一些史料介绍 ,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有声有色的教学 ,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 , 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相关内容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 把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成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