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有哪些优秀的诗人和古诗( 三 )


黄声笑(原名黄声孝)(1918-1994),14岁就在码头当搬运工 。
解放后 , 码头工人翻身做了长江主人 , 他成为宜昌港务局的一名工人 。
在党的培养下 , 他从一个没文化的最底层劳动者 , 最终登上了多姿多彩的文学殿堂 。
1953年 , 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第二次赴朝鲜慰问团赴朝慰问 。
黄声笑是诗歌创作的有心人 。
他一生不断学习 , 努力创作 。
1951年 , 宜昌市文联筹委会在码头工人中 , 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创作组 , 黄声笑是其中的主要成员 。
他身边常有一个小本子 , 叫做"万宝归宗" 。
听到了群众中的生动语言 , 或是他自己偶得的佳句 , 就赶紧记在本子上 。
一首首诗 , 就是这样积累、创作出来的 。
他多次参加创作学习班 , 并得到著名作家徐迟的指导和支持 。
《长江日报》的诗歌编辑称他是"一口'打'不完油的油井" 。
黄声笑的文化水平低 , 写诗碰到有的字写不出来 , 他留下空格或用实物的形状代替 。
他把心里想说、想抒发的思想感情 , 编成劳动号子喊 , 喊出来就舒畅、高兴了 。
他一边学文化 , 读字典 , 一边学写顺口溜、快板诗 。
"队伍一到码头上 , 准备工作做到堂 。
搭好跳板开好路 , 绊手绊脚一扫光 。
"慢慢地越编越多 , 用粉笔写在趸船、货舱的甲板上 。
因为是写码头工人身边的事 , "杠子伙计"们喜欢听他的朗诵 。
黄声笑是港口文化的传播者 。
他的诗歌素材来源于码头生活、生产现场 , 作品大多反映了港口的生产生活 。
他在装卸作业过程中创作了一首打油诗《地下滑》:"天上下雨地下滑 , 踏上跳板水渣渣 , 扛起米包看地下 , 拿稳脚步莫打岔 。
"语言平白朴实 , 叙事亲切实在 。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编辑本段]【背 景】 白居易(772~846) , 汉族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 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 , 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 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 , 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 , 号“香山居士” 。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 , 白居易去世于洛阳 , 葬于洛阳香山 , 享年75岁 。
他去世后 ,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 , 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 , 造化无为字乐天 。
童子解吟《长恨》曲 , 胡儿能唱《琵琶》篇 。
文章已满行人耳 , 一度思卿一怆然 。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 , 谥号“文” , 世称白傅、白文公 。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 对后世颇有影响 ,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 因得罪权贵 , 贬为江州司马 , 晚年好佛 。
他一生作诗很多 ,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 , 语言通俗易懂 , 被称为“老妪能解” 。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
邓肖达曾说:“正是因为白乐天的诗老妪能解 , 才确立了他的诗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
”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 , 上自宫廷 , 下至民间 , 处处皆是 , 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