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是哪首诗词歌赋里面的?( 六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选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简介:《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所做的词 。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
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意气风发 。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
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http://www.shicimingju.com/
描写项羽的诗词?
1 全唐诗卷「咏史诗 。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2 全唐诗卷「咏史诗 。
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