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雁塔古诗( 四 )


大雁塔地宫2008年5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王亚荣表示,和陕西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 。
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 。
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 。
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
王亚荣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 。
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
[编辑本段]文物保护可以看出大雁塔塔身倾斜大雁塔由于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公元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 。
导致古塔倾斜主要原因为:一、古塔的基础处理不太均匀以及古塔的防水、排水不畅等;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
描写大雁塔的诗句
《谒大慈恩寺》-“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
华盖飞团影,幡红曳曲阴 。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
寥阔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
”(李治,唐高宗皇帝)《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
”(上官婉儿)《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
”(李适,字子至)《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历六年进士)
大慈恩寺的历史
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已有历史1350余年 。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 。
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 。
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 。
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 。
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庆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 。
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
寺内牡丹亭种植有名贵牡丹70多种 。
大雁塔系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 。
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
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
大雁塔北面的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 。
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 。
联合国教科文组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
大慈恩寺门前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广场中央台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 。
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 。
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