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重门》有感怎么写?( 四 )


陈默 07广四
20073535

读《三重门》有感怎么写?


看《三重门》仿佛在回忆过去,而读主人公林雨翔的故事就有对看镜子照的感觉 。
正如后记中写的:这就是生活 。的确,本书写的都是大实话,出自肺腑之言,都是直白,尖刻的 。人物表露出的是少年的狂傲,青春的不羁 。也许这是一个典型得到心理年龄,十来岁的少年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爱表现,爱出风头,有一定的才华与能力,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美,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林雨翔想树立的是一个独立完全的自己 。对于赏识自己而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仍会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 。在今人看来这不能算作无情,且美其名曰“现实” 。
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处,父母们扮演的上一支配者与被支配的角色 。我们的饮食起居都是父母包办 。为了我们,父母宁可自己少用一点也不会让我们比别人差 。这在无形中给我们造成了压力,使得我们被“逼”着学习,其实关心、理解并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必要条件”,而是亲子间互相的“重要条件” 。看看两鬓斑白的父母,受着充满期盼的眼光,一种肩负重任的感觉自心头由然而升,于是硬着头皮勉强往书堆里钻 。最终,在无奈之余偶然的发泄竟被说成任性;一阶段的失败被认为是不求上进,贪玩,父母对女儿的言行表现有最后的裁判权 。反之,一个家庭的喜乐也受我们的支配,女儿考上重点大学,全家津津乐道喜上眉梢 。更有胜者,一家三口今天“新马泰”明日“港澳台” 。如果孩子高考落榜,那么家中立刻变得死气沉沉,静若无人,有时还有吵架声传出;学习考试期间家长陪读陪夜是普通现象 。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用心我们永远也不会理解,更不会接受 。
孩子的无奈,父母的期待,老师的苦衷 。你可以对当今的教育制度抱怨,但不应指责 。或许现在的你正如那个林雨翔 。《三重门》没有结束,林雨翔只是在十字路口发呆,不知道结尾应是什么 。到此,小说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走着 。作者也希望各位能继续 。无论发生什么事告诉自己:我是天上的星宿,总是发光的 。

读《三重门》有感怎么写?


第三次看《三重门》了,如其名,这是我第三次重新看“门” 。
从看的第一次到第三次,感觉每次都能欢乐我的回忆,也会有所感悟 。想到那时的韩寒,平凡平常,文章里透露着学生文字的青涩,喜欢在文字中加些油盐酱醋来比喻去展示他的小幽默,而我依旧会被文章中的那些幽默和琐碎文字感动,由文字而回忆起的场景,我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得韩寒写的不只是林雨翔或是他自己,而是写出了一批人的丰厚青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