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如何写?( 二 )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如何写?


当我翻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一本书时,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涌现在我眼前,以下是“中华文化经典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篇一: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
六年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 。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作者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 。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喜欢“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 。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洒脱,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群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 。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篇二: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读后感】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 。”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