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学》有感怎么写?( 四 )


每个人以及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 总会有缺陷或失败的 。有些人失败了一两次 , 就失去了自信心 , 就垂头丧气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 对一些有自信的人来说 , 这样的一两次失败 , 是他们对成功的补充 , 给他们多了一次成功的经验 , 这样的失败 , 使人们对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 。失败了 , 有惭愧之意是可贵的 , 这样使思索、奋斗努力的力量包围着全身 , 激发信心 , 变压力为动力 , 继续前进 , 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们 , 做错了事 , 可贵的是爬起来 , 有悔改之意 , 重新改正错误;可怕的是不会改 , 不肯改 , 越陷越深 , 甚至跌进万丈深渊!我们有错就改 , 难道不能做到吗?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 , 让我们用科学技术建设新中国吧!
知错而愧 , 以愧促行 , 能如此 , 何事不成焉?
学了《为学》 , 真是发人深思 , 使我受益匪浅!

读《为学》有感怎么写?


读过彭端淑《为学》 , 大家多会对富僧大加批评 , 诚然 , 富僧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 而没能到南海 , 这确实是应该大加斥责的 。但是 , 大家多忽视了另一方面 , 那就是富僧听到贫僧由南海回来之后 , 脸上显出的“惭色” 。仅此一点 , 笔者认为也是值得赞许的 , 因为能显出“惭色” , 就说明他有了悔意 , 他的“惭色”至少会成为他尔后实现理想的一种动力 。
在人生的道路上 , 谁能不办错一两件事?重要的是做错之后如何对待 , 一个人如果能在做错之后显出“惭色” , 那就说明他已经认错了 , 并可能在此之后有悔改 。
展开历史的画卷 , 让我们看一看那些没有实现理想于惭愧之后奋发有为的人 , 是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的 。我国古代文学家苏洵 , 他举进士不中 , 有“惭色”烧尽以前所写之文 , 闭户苦读 , 通读六经、百家之说 , 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异邦音乐大师贝多芬 , 32岁时突然耳聋了 。当时他心情痛苦绝望之极 , 甚至一度闪过自杀的念头 , 有“惭色”后并没自杀 , 反而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困难 。最后一部杰作——《第九交响曲》是在他的听觉完全丧失后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