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积电这么厉害?垄断全球5成市场16年

如果提起世界半导体格局,台积电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2017年,台积电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2019年第二季度,台积电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份额的49.2%,一家就相当于其他所有晶圆代工厂的综合,而且他们在7nm等先进工艺上领先对手一年时间,无论是麒麟、苹果A12、高通855都是采用的台积电的7纳米工艺 。
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同样也是一个传奇,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在南开中学完成学业后,考入了哈佛大学,是当年考入哈佛的唯一一位中国人 。
张忠谋是进入半导体领域最早的中国人,他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戈登·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
在德州仪器工作时,张忠谋多次超预期解决公司的生产上的良率等大难题,率队多次成功开发新产品 。在德州仪器工作期间,公司还因赏识其能力送其去斯坦福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 。张忠谋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重回德州仪器之后,正赶上公司遇到IBM订购一种还未具备生产能力的元件 。张忠谋带队研发,很快开发出这个产品,为公司贡献大量利润 。
年轻时候的张忠谋
用了14年的时间,张忠谋德州仪器主管全球半导体业务的资深副总裁、这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华人是饱受歧视的,但是后来因为与总裁夏柏理念不合,再加上中国台湾邀请他出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他便毅然辞职回到了台湾 。
德州仪器工作时期的张忠谋
1987年,已经56的张忠谋在台湾创办了全球第一家IC业的专业的代工公司台积电 。在他之前,半导体行业从来没有代工公司,可以说张忠谋是晶圆代工模式的首创者 。
当时,全球的半导体行业采取的是单一的IDM模式,一般来说从前端的设计,到后端的芯片生产再到测试封装,都是由厂商独立完成的,基本所有的半导体产生都有自己的晶圆厂,当时英特尔、仙童半导体等芯片巨头无论在芯片设计或者后端的晶圆生产,在全球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他们的产品能够傲视整个市场的保证 。
所以台积电的成立可以说十分艰难,这种商业模式毕竟是世界首次,很多半导体巨头并不认可 。为了给台积电创立寻求第一笔风险投资用来建设厂房和采购设备,张忠谋亲自给美国、日本的十多家半导体企业写信 。但包括索尼、三菱在内的大多数半导体公司都拒绝了,其原因都是认为单一的晶圆制造生意行不通 。
几经辗转努力之后,台积电依靠中国台湾政府和荷兰皇家飞利浦的两笔资金,以及一些民间资本共计 13.775 亿新台币正式成立 。
台积电成立仪式上的张忠谋
张忠谋刚刚创立台积电,就说下来豪言壮语:“当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当然要它长期繁荣 。那只有一条路——世界级” 。
1988年,张忠谋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了英特尔的新任总裁也是自己的好朋友安迪·格鲁夫,英特尔是当时半导体行业的龙头,得到了英特尔的认可,就意味着台积电拥有世界级的晶圆生产能力 。
左一:安德鲁·格鲁夫
英特尔对台积电的考核十分严格,提出了200多个问题让台积电立刻改进 。张忠谋以强悍地作风推进问题改进,坚持的高标准、严要求,最终拿下了英特尔认证,同时也为企业建立起了规章制度上的国际化标准 。
在获得英特尔认证之后,虽然当时台积电的晶圆生产工艺比当时的英特尔落后两代半,格鲁夫还是决定将一部分生产任务分派给台积电 。
消息传出,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形成了示范效应,主动来找台积电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也多了起来 。台积电也陆续在美国加州、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设立分公司,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 。
进入90年代半导体行业依然遵循着英特尔创始人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前进, PC应用越来越广泛,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时,微软Window作业系统大获成功.奠定了其PC软体霸主的地位,随之配套硬体的美国企业如做CPU的Intel也不断茁壮,也就在这时,wintel(微软与英特尔)的联盟依然占据的PC产业的绝对主导权,英特尔的芯片(硬件)与微软的Windows系统及应用(软件)两者进行最佳结合、协同更新,最终拉动了整个产业 。
Internet (网际网络)在90年代开始商用(比如催动了EDA工具的诞生),短短几年之间便以撩火之势颠覆了整个IT以及半导体行业 。
在种种条件的催生下,半导体行业迎来新的发展,硅谷涌现了一批新兴的半导体公司,Broadcom、Nvidia、Marvell。它们在网络芯片、图形处理、Wi-Fi 芯片设计等领域域各有专长 。一个共同点是,这些半导体初创公司本身都没有自己的晶圆厂,也没有资金和人力搞定生产环节,对外部晶圆生产线有极强的需求 。而这个时候,台积电抓住机会,成功奠定了它在晶圆代工市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