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首黄庭坚的经典诗词( 三 )


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
苏轼少年立志,二十一岁随父入京,随即就名噪一时,颇有文名,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在晚年被贬黄州五年,苏轼思想转变很大 。
这几年却是苏轼创作上的丰收时期,雄伟的江山,淳厚的民风,温暖的友情,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或雄健豪放,或清旷淡远,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他旷达的文风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
黄庭坚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
他特别重视篇章布局和句法结构的出奇变化,讲究字眼的锤炼,喜欢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押险韵,作拗律,出硬语,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骨气森然而又有令人回想的韵味 。
在他的诗歌中,宋诗的典型特点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富于理趣等都有突出表现,又往往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风貌 。
在篇章布局上,或回旋曲折,或一气流转,不拘一格而各有新意黄庭坚作早期的创作缘于学习杜甫、柳永,开创了比较生硬奇险的江西诗派,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虽然奠定他文学成就的江西诗风在前期就已经定型,但是他晚年作品超脱尘俗,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前期的缺点,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 。
求新求变的精神在晚期黄诗中仍有所体现,但随着诗人阅历的加深和修养的提高,已渐渐达到炉火纯青、形迹尽泯的境界 。
用黄庭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达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达到了他艺术上的最高峰 。
充分显示出他的不满现实,希望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 。
黄庭坚诗词 炼成五色化苍烟 是啥意思
次韵寄上七兄宋 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
啼鸟笑歌追暇日,饱牛耕凿望丰年 。
荷锄端欲相随去,邂逅青云恐疾颠 。
黄庭坚早年为地方官,曾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当了七年的国子监教授,这是一个闲职,所以他常自比为唐代的广文先生郑虔 。
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年间正是新法推行之时,黄庭坚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加上位卑职微,心怀抑郁 。
他一方面慨叹抱负不能实现,一方面向往归隐田园,对现实政治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 。
这一时期的诗文反映了黄庭坚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放旷达观中透出一股兀傲不平之气,如“枯桐满腹生蛛网,忍向时人觅清赏”(《再答明略》),“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次韵寅庵》),“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次韵寄上七兄》),“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等即是 。
炼成五色化苍烟,就是我就算有本事像女娲一样炼成五色石,也不去补苍天,就让它化成青烟随风而去
求黄庭坚的有一首诗词,好像是登祝融峰后有感 其中一句是“祝融万...
衡山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万丈融峰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 。
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
螺簇山低青点点,线拖远水白迢迢 。
当门老桧枝难长,绝顶寒松叶不雕,才到秋初霜已降,每逢春尽雪方消 。
猥岩老衲针常把,度夏禅僧扇懒摇 。
雷向池中兴雨泽,鸟於窗外奏萧韶 。
游人未必长居此,暂借禅房宿两宵 。
黄庭坚诗歌理论主要内容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 。
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