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怎么写?(18)


二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成长》·· 6课时
第二单元 《我的家庭》··· 8课时
第三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课时
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8课时
机动······ 2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怎么写?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我们的学校”四个单元,共12个主题,31个活动 。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爱家庭、爱家人,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和居家生活安全意识,行成真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系他人的生活态度 。
2、了解自己的特点,知道每个人各有所长,学会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诚实守信,平等相处 。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人宽容 。
3、学会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学习困难,取得成绩的乐趣 。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平等意识 。
4、热爱关心学校,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学会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能利用图例画出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和上学路线图 。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 。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
2、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 。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