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和的成语( 四 )


1.《再和二首》年代: 宋 作者: 苏轼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
2.《九章之七 惜往日》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竢 。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
信谗谀之浑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
独障壅而弊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
3.《摸鱼儿·叹骷髅》年代: 元 作者: 王哲叹骷髅、卧斯荒野 。
伶仃白骨潇洒 。
不知何处游荡子,难辨女男真假 。
抛弃也 。
是前世无修,只放猿儿傻 。
今生堕下,被风吹雨*日*,更遭无绪牧童打 。
余终待搜问因由,还有悲伤,那得谈话 。
口衔泥土沙满眼,堪向此中凋谢 。
长晓夜 。
算论秋冬年代,春和夏 。
四时取寡 。
人家小大早悟,便休夸俏聘风雅 。
4.《南歌子·霭霭凝春态》年代: 宋 作者: 秦观霭霭凝春态,溶溶媚晓光 。
何期容易下巫阳 。
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 。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
瞥然归去断人肠 。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
5.《水龙吟·邦人前世条缘》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邦人前世条缘,福星遇得长庚李 。
光芒初照,一声霹雳,重开天地 。
试问年来,民间安枕,伊谁之赐 。
有青天白日,和风甘雨,公如父、氏如子 。
今度虎牌重到,感皇恩、欢声千里 。
衮归未晚,纱笼人物,御屏名字 。
碧嶂长春,清江不尽,棠阴堪憩 。
愿年年把酒,庆公初度,祝公千岁 。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四、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