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教子诗( 二 )


【王守仁教子诗】

后世大患,尤在无志,故今以立志为说 。中间字字句句,莫非立志 。盖终身问学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 。若以是说而合精一,则字字句句皆精一之功;以是说而合敬义,则字字句句皆敬义之功 。其诸“格致”、“博约”、“忠恕”等说,无不吻合 。但能实心体之,然后信予言之非妄也 。
约斋说
甲戌
滁阳刘生韶既学于阳明子,乃自悔其平日所尝致力者泛滥而无功,琐杂而不得其要也 。思得夫简易可久之道而固守之,乃以约斋自号,求所以为约之说于予 。予曰:“子欲其约,乃所以为烦也 。其惟循理乎!理一而已,人欲则有万其殊 。是故一则约,万则烦矣 。虽然,理亦万殊也,何以求其一乎?理虽万殊而皆具于吾心,心固一也,吾惟求诸吾心而已 。求诸心而皆出乎天理之公焉,斯其行之简易,所以为约也已 。彼其胶于人欲之私,则利害相攻,毁誉相制,得失相形,荣辱相缠,是非相倾,顾瞻牵滞 。纷纭舛戾,吾见其烦且难也 。然而世之知约者鲜矣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其知所以为约之道欤!吾子勉之!吾言则亦以烦 。”
见斋说
乙亥
辰阳刘观时学于潘子,既有见矣,复学于阳明子 。尝自言曰:“吾名观时,观必有所见,而吾犹懵懵无睹也 。”扁其居曰“见斋”,以自励 。问于阳明子曰:“道有可见乎?”曰:“有,有而未尝有也 。”曰:“然则无可见乎?”曰:“无,无而未尝无也 。”曰:“然则何以为见乎?”曰:“见而未尝见也 。”观时曰:“弟子之惑滋甚矣 。夫子则明言以教我乎?”阳明子曰:“道不可言也,强为之言而益晦;道无可见也,妄为之见而益远 。夫有而未尝有,是真有也;无而未尝无,是真无也;见而未尝见,是真见也 。子未观于天乎?谓天为无可见,则苍苍耳,昭昭耳,日月之代明,四时之错行,未尝无也;谓天为可见,则即之而无所,指之而无定,执之而无得,未尝有也 。夫天,道也;道,天也 。风可捉也,影可拾也,道可见也 。”曰:“然则吾终无所见乎?古之人则亦终无所见乎?”曰:“神无方而道天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是有方体者也,见之而未尽者也 。颜子则如有所立,卓尔 。夫谓之‘如’,则非有也;谓之‘有’,则非无也 。是故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故夫颜氏之子为庶几也 。文王望道而未之见,斯真见也已 。”曰:“然则吾何所用心乎?”曰:“沦于无者,无所用其心者也,荡而无归;滞于有者,用其心于无用者也,劳而无功 。夫有无之间,见与不见之妙,非可以言求也 。而子顾切切焉,吾又从而强言其不可见,是以瞽导瞽也 。夫言饮者不可以为醉,见食者不可以为饱 。子求其醉饱,则盍饮食之?子求其见也,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夫亦戒慎乎其所不睹也已 。斯真睹也已,斯求见之道也已 。”
矫亭说
乙亥
君子之行,顺乎理而已,无所事乎矫 。然有气质之偏焉 。偏于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则傲;偏于慈者矫之以毅,然或失则刻;偏于奢者矫之以俭,然或失则陋 。凡矫而无节则过,过则复为偏 。故君子之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 。克以胜其私,私胜而理复,无过不及矣 。矫犹未免于意必也,意必亦私也 。故克己则矫不必言,矫者未必能尽于克己之道也 。虽然,矫而当其可,亦克己之道矣 。行其克己之实,而矫以名焉,何伤乎!古之君子也,其取名也廉;后之君子,实未至而名先之,故不曰“克”而曰“矫”,亦矫世之意也 。方君时举以“矫”名亭,请予为之说 。
谨斋说
乙亥
君子之学,心学也 。心,性也;性,天也 。圣人之心纯乎天理,故无事于学 。下是,则心有不存而汩其性,丧其天矣,故必学以存其心 。学以存其心者,何求哉?求诸其心而已矣 。求诸其心何为哉?谨守其心而已矣 。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皆谨守其心之功也 。谨守其心者无声之中而常若闻焉,无形之中而常若睹焉 。故倾耳而听之,惟恐其或缪也;注目而视之,惟恐其或逸也 。是故至微而显,至隐而见,善恶之萌而纤毫莫遁,由其能谨也 。谨则存,存则明;明则其察之也精,其存之也一 。昧焉而弗知,过焉而弗觉,弗之谨也已 。故谨守其心,于其善之萌焉,若食之充饱也;若抱赤子而履春冰,惟恐其或陷也;若捧万金之璧而临千仞之崖,惟恐其或坠也;其不善之萌焉,若鸩毒之投于羹也,若虎蛇横集而思所以避之也,若盗贼之侵陵而思所以胜之也 。古之君子所以凝至道而成盛德,未有不由于斯者 。虽尧、舜、文王之圣,然且兢兢业业,而况于学者乎!后之言学者,舍心而外求,是以支离决裂,愈难而愈远,吾甚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