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见南山”出自哪首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二 )


  •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 。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 。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 。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原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迁变的表现,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竞逐中,以至丧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 。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归复自然,才能求得 。
  •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 。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

  • “悠然见南山”诗句的何其妙哉!
    诗词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作品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
    “悠悠见南山”出自哪首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李清照的醉花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李清照的《醉花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作品原文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白话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