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所有的古诗,小升初要哇,急急急!!!( 五 )


雪白香花 , 风动自有花香来 。
又有殿前莲池的水汽及如荫古树的遮蔽 , 殿中益发清凉沉静一身银朱红细云锦广绫合欢长衣更衬得她娇小的身量如一抹绯红的云霞 , 灿然生光 。
鬓边的海水纹青玉簪上明珠濯濯瑟动 , 如娇蕊一般六尺宽的沉香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 , 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 , 风起绡动 , 如坠云山幻海一般 。
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 , 铺着软纨蚕冰簟 , 叠着玉带叠罗衾 。
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 , 熠熠生光 , 似明月一般 。
地铺白玉 , 内嵌金珠 , 凿地为莲 , 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 , 花瓣鲜活玲珑 , 连花蕊也细腻可辨 , 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 , 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 , 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 。
头上勒着翠蓝销金箍儿髻 , 戴着黄霜霜簪环并几朵颜色通花 , 耳朵上两个丁香米珠耳坠 , 蓝绸子明花薄上衣 , 茶色潞绸螺纹裙子 , 
有关诗词创作的几个新理论
有关诗词创作的几个新理论(一)场域论数年前蔡世平等人提出要强化当代诗词的文学性 , 曾少立等人则进一步提出 , 要树立当代诗词的文学本位 , 这一观点在2016年进一步演变为场域论 。
曾少立认为 , 任何一种文学 , 都必须对各生活场域具备全覆盖至少是主覆盖的写作能力 , 否则其文学地位便不成立 。
古代诗词对田园、山林、市井、宫廷、官衙、边塞、行役等所有场域是全覆盖的 , 都有大量的作品 。
现代出现了许多新场域 , 最主要的如城市(与古代市井有质的区别)、工矿、校园、职事等 。
而当代诗词的题材目前却固步自封 , 极少进入这些新场域 。
诗词界许多人认为这些场域是白话文学的擅场 , 应该由白话文学去写作 , 诗词没有必要进入 。
这种回避行为 , 实质上等于在内心承认诗词只是一种古典艺术 , 而非当代文学 。
因此曾少立认为 , 首先要在观念上树立诗词的文学本位 , 当代诗词是当代文学之一种 , 而不是什么古典艺术 。
在题材上“百无禁忌” , 进入所有的场域 , 正是当代诗词的文学属性的体现 , 也是诗词这一文体力保自己文学地位的一场抗争 。
(二)精英写作与平民写作传统派一直将自己定位为精英写作 。
刘梦芙在“丙申冬日瘦西湖消寒诗会”上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提到“诗词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文化、小众文化” , 同行的另一位诗人钟锦则表示“我同意梦芙先生的精英论调” 。
徐晋如也在多次讲座和访谈中表达过基本相同的观点 。
在2016年广州“‘雅韵山河’诗词研讨会”上 , 西南科技大学青年学者周于飞的论文《网络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体并峙格局初探》中也提到:“‘守正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精英写作的态度 , 是对中国主流诗词创作的回归 。
”从文章来看 , 她所说的“守正体”正是当下的传统派 。
毫无疑问 , 古代的诗词作者几乎都是士大夫 , 是绝对的精英写作 。
而到了现代 , 尤其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 , 诗词作者散布于各行业 , 早已平民化了 。
于是出现了平民写作的声音 。
曾峥(独孤食肉兽)在《我的创作道路》(见2016年6月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中说“我以城市平民自甘……在诗旨上去精英化” 。
曾少立也在一些文章中表达了平民写作的观点 。
2016年的一篇网文曾这样分类:“徐晋如、留社是精英写作中的保守派 , 实验体是精英写作中的创新派 。
赵缺是平民写作中的保守派 , 李子、食肉兽是平民写作中的创新派 。
”不论这种分类是否合理 , 至少说明平民写作与精英写作这两种观念在2016年已经在诗词界公之于众了 。
在两种写作观念的背后 , 意味着价值取向、题材选择、语言风格的一系列重大差异 。
在1999年这个前网络时代的最后一年 , 新诗界曾发生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间著名的盘峰论战 , 从那以后民间写作才大规模流行起来 。
随着诗词写作者的进一步平民化 , 写作群体的平民身份与诗词自古以来的精英传统之间 , 必然产生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 其最后的走向尚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