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的诗词( 二 )


安排无限销魂事 。
砑红笺,青绫被 。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
又有个人儿似你 。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
愿他少识相思路 。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
杨花朝去暮复离 。
...
《秦淮八艳》诗词是谁所作
《访秋水阁吊柳如是》隐隐河东柳,迎酬尽党人 。
序题戊寅草,帐设绛云茵 。
殉国艰于死,悬棺矢不臣 。
皇皇多列士,侠骨让红唇 。
赏析:柳如是(1618-1664),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改名是,字如是 。
柳如是幼年不幸 。
14岁时,被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卖于娼家 。
后流落松江,自号“影怜”,与东林等党人交往 。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人钱谦益(字牧斋,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与柳如是结婚,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
明亡,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推托不允,如是勇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 。
钱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 。
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如是四十六岁时自尽 。
柳如是亦名柳隐,号河东君 。
平生交游多东林党人 。
阎尔梅,郑成功,黄宗羲等抗清志士多受其掩护和资助 。
陈子龙与柳隐曾有过一段情缘,特集资为她刊刻了诗集《戊寅草》,并予以题序 。
钱谦益娶柳后,为她筑绛云楼,藏书73柜,并于楼下设立床帐,双双栖居于此 。
惹得缙绅者流惊呼:“亵甚矣!”清军兵临南京城,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 。
钱沉思无语,最后临水时谓:“水太冷,不能下 。
”竟未能赴死 。
柳如是死后“悬棺而葬”(于拂水山庄秋水阁中),以遂其死后也不践踩清朝土地之志 。
供参考 。
...
徐志摩诗词欣赏
1.《再别康桥》2. 诗中指离开那个地方,文中指去世 。
3. 准确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意和悲痛之情 。
同时也使用词更加准确化,这只能是一种猜测 。
4. 这段文字形象的结合徐志摩的诗,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写作方式,将他的离开写的如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样让人感觉凄凉依恋 。
将作者的悲痛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
而《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
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
关于赏析(要详细)诗词的书,电子书也可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 。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