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追女人的诗词( 四 )


节拍复沓 , 如此可增添舒徐动听的效果与情韵 。
小令也有折复叠嶂的效果——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阴满中庭 , 叶叶心心 , 舒卷有余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 , 点滴凄清 。
点滴凄清 , 愁损离人 , 不惯起来听 。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这是李清照的愁苦 , 因为有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快乐日子 , 有过“被翻红浪”的恩爱缠绵 , 后来的孤苦就更难捱 。
今昔对比凄苦也更强烈 。
容若也一样 , 有过神仙美眷的日子 , 孑然一身的时候就格外无法忍受寂寞 。
这两首《采桑子》心境肖似 , 在叠句的形式上 , 容若效易安体 , 而他善用寻常口语填词、不事雕饰的特质 , 又与易安隐相呼应 。
此阕《采桑子》抒思情 , 无一字绮词艳语 , 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 , 明说是“瘦尽灯花又一宵”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 , 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 。
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 , 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 , 哀伤如雪花 , 漫天飞舞不加节制 , 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 , 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 , 因为情深天也妒 , 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怀念 。
“乐府”本为汉代管理 , 祭祀、巡行、宫廷所用音乐的官署 , 亦称由官署采集来的民歌为乐府 。
后来将一切可以入乐的诗歌均称为乐府 。
容若词中取其广义 。
是谁 , 在夜里演奏着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萧萧的风雨声与之应和 , 长夜消磨 , 不知不觉红烛燃尽 , 灯花如人瘦损衣带 , 寸寸零落 。
下阕紧承上阕“瘦尽灯花又一宵” , 扣住彻夜未眠 , 近一步诉说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不知何事萦怀抱 , 醒也无聊 , 醉也无聊 。
”不知道何事萦绕心怀?清醒时意兴阑珊;沉醉也难掩愁情 。
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 , 那个人始终忘不掉 。
晏小山《鹧鸪天》词有“梦魂惯得无拘检 , 又踏杨花过谢桥”的艳语 , 不知是何因缘 , 连一贯严谨的理学家程颐都拜倒其冶艳之下 , 极之赞许 。
容若此处更翻小山语意 , 发出疑问:“梦也何曾到谢桥?”纵能入梦 , 就真能如愿到访谢桥 , 与伊人重聚吗?相较于小山的梦魂自由不羁能踏杨花与伊人欢会的洒然 , 容若的孤苦凄凉斑然若现 , 以此句结全篇 , 语尽而意不尽 , 意尽而情不尽 。
我为你心思化尽 , 梦却无缘 , 到头竟似金童玉女的水流花谢两无情 。
小山也做采桑子—— 白莲池上当时月 , 今夜重圆 。
曲水兰船 , 忆伴飞琼看月眠 。
黄花绿酒分携后 , 泪湿吟笺 。
旧事年年 , 时节南湖又采莲 。
当时月下分飞处 , 依旧凄凉 。
也会思量 , 不道孤眠夜更长 。
泪痕揾遍鸳鸯枕 , 重绕回廊 。
月上东窗 , 长到如今欲断肠 。
——晏几道《采桑子》小令在他的手里 , 似绝代的名伶一舞倾城 。
可是小山不同与容若 。
他毕生的思忆只为自己 , 哀悼那不待挽留就从指间飞落的年华 。
容若还有一阕“采桑子”—— 拨灯书尽红笺也 , 依旧无聊 。
玉漏迢迢 , 梦里寒花隔玉箫 。
几竿修竹三更雨 , 叶叶萧萧 。
分付秋潮 , 莫误双鱼到谢桥 。
——《采桑子》表达的意境和情绪和“梦也何曾到谢桥”都很接近 。
只是上下阕都带着浓浓秋意 。
这一阕语意周详 , 虽不似前首“谁翻乐府凄凉曲?”那样清空如话 , 凄凉彻骨 。
不过其意境萧远 , 用语精巧之处不逊前词 , 如一种思情的两种风骨 , 如花开两树 , 各有其好 。
此外 , 下阕中嘱咐秋潮带信到意中人居所的想象十分新奇可爱 。
古时爱称心爱女子为谢娘 , 因称其居所为“谢家”、“谢家庭院”、“谢桥”等 。
在《饮水词》中多有引用 , 苏雪林据此考证容若的恋人姓谢 , 疑幻疑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