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九 )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不一会儿,A说:“两军对垒,运用策略,不能说是诈骗,不然诸葛亮怎样能称得上是军事家呢?”B说:“从此刻法律的角度看,十万支箭并非是一个小数目,诸葛亮犯了诈骗罪 。”C立刻说:“不对,那也得分清什么时间,为谁服务呀!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国家,为的是蜀吴两国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这个‘借’最适宜!”“‘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看过《三国演义》,在以后的战争中诸葛亮不也把这些箭如数奉还了吗……”争辩声、讨论声、称赞声不断地传出 。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不禁感到一丝欣慰 。正是由于我今日的包容态度大度,才使得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新的并且深刻的认识,也使得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课堂氛围,因而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于是,我没有断然判定他们说得正确与否,而是对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自我意见进行了表扬,学生个个喜形于色 。“那究竟用这个字适宜吗?课文中你会有新的发现 。”这一过渡自然得体,使得学生乐意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读文章,去思考 。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五年级《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五年级《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改选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 。
有人说《三国》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则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同学们非常感兴趣 。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 。
课文描写了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贻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 。而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 。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了本校“灵动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
一、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受《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的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的启发,这样导入:同学们,在《草船借箭》这出戏中,主要有几个人物出场?男一号是谁?男二号是谁?配角和跑龙套的又有谁?戏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结果如何?我的问题一出来,孩子们高兴了,马上翻书,马上报出了答案,因为他们早已经把这个故事读了很多遍了 。男一号是诸葛亮,男二号是周瑜,他俩斗智,诸葛亮胜 。你看,问题解决了,也为后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